恒生銀行(00011)進行了一項優越理財育兒及退休規劃的調查,當中受訪者最為重視的三大人生目標依次為:財務自由或理想生活(78%)、為理想的退休生活做準備(59%),以及為家人提供更好或足夠保障(36%) 。調查於 2022年6 月網上訪問超過630名30至64歲持有100萬元或以上流動資產的優越人士,當中49%已為人父母。
調查結果顯示,已為人父母的受訪者中,普遍願意為家庭作出全方位的承擔 ,當中 79%父母表示顧慮子女未來,並希望照顧孩子至他們畢業 ,有工作,可經濟獨立。優越人士家長並表示養育一個孩子平均每年需花費28.4 萬元。
按此計算,今時今日父母需要準備約 600 多萬元以支持子女成長至22歲經濟獨立。此外,現今家長在培育孩子時,82%受訪父母表示最著重為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價值觀,其次為學業成績(43%)及財務安排(42%)。
由當年400萬升到600萬,
遲啲會唔會又要養埋「孫」再加到800萬以上⋯⋯
1個讚
我生bb 前有預埋支唔支持到佢置業,我接受唔到佢做奴隸一世死供嗰三百呎
1個讚
咁計落在香港養仔女投資大回報少,更會係愈來愈少,不如去外國生好過。
在香港,報讀幾廿樣嘢為入英中, 在英國,成街都係英中。
10個讚
睇餸食飯。下面兩個假設:
淨計生仔+學費,其他支出相同
Case 1
0:頂級私家醫院, 20萬
1-2:0
2-5:國際幼稚園,$20 x 3=60
5-18:國際學校,$20 x 13=260
18-22:美國嘅大學 $60 x 4=240
共:580萬
Case 2
0: 政府醫院:600元
0-2:0
2-6:學券幼稚園 0
6-18:官校/津校 0
18-22:香港嘅大學5*4=200,000
共:200,600
相差28.91倍。
當然我舉嘅例係兩個極端。
**數目可能不太準。
7個讚
仲未計住,好多人都成日忽略呢個問題。
生bb 或多個小朋友都要諗下住屋問題,當然好極端我見過有人生兩個一家四口住長老300呎唔夠嘅公屋,但有幾多人接受呢個環境?
3個讚
呢個攤開22年,又OK. 香港讀大學又可以向政府借,有部分唔使還?
幾個家庭一齊住都見過。
公屋10人單位。
老爺奶奶+自己一家三口,
再加大伯一家四口。
一齊住。
每日去廁所都要排隊去。
一間房住一家人。
1個讚

Thaiamazing:
香港讀大學又可以向政府借,有部分唔使還?
2000年打後、2019前入得大學嘅本地學生已越嚟越少基層,我都想知有幾多中產會要仔女比學費(我唔無話係應份)
呢款極窮又生得多既,通常都會揾政府幫手,真係標準窮有窮養。
而少窮個班,想有d生活質素既,就算生,大部分係生一個算,2房細細地都搞得店。
文中講600萬既,我覺得係講緊班中產,每月幾千/萬蚊興趣班,又幾千/萬蚊直資私校,之後仲要送出國讀書。
2個讚

Thaiamazing:
睇餸食飯。下面兩個假設:
淨計生仔+學費,其他支出相同
Case 1
0:頂級私家醫院, 20萬
1-2:0
2-5:國際幼稚園,$20 x 3=60
5-18:國際學校,$20 x 13=260
18-22:美國嘅大學 $60 x 4=240
共:580萬
Case 2
0: 政府醫院:600元
0-2:0
2-6:學券幼稚園 0
6-18:官校/津校 0
18-22:香港嘅大學5*4=200,000
共:200,600
相差28.91倍。
當然我舉嘅例係兩個極端。
**數目可能不太準。
等等,case 1 由6個月大開始已返playgroupssss, 而case 2 到大學都係0,一係唔供一係自己賺錢比學費。
1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