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擺低一個自己細個既慘痛經歷,警剔今日為人父母者

唔好意思,唔該你拉返上上面睇,我已經講左我未講得清楚哂我點樣覺得自己慘……
而事實上,亦唔需要一字一句講哂出黎

我標題寫一人擺低一樣,唔想俾人一個錯覺,好單向咁睇到故事主人翁係灰係負面……
冇諗到反而誤會咁大……

幸福?或者係既,即係點樣去界定貧窮,都有"相對貧窮"呢個概念

呢度係咪有咩誤會?

我只係教佢地分類,但有d位都有放手比佢地(就算擺得唔理想,都無出聲.因為佢地終於嘗試分類,係好開始)
佢地間房係亂到一個點,唔洗一個下晝就打回原形嗰隻.

我個仔開頭好抗拒我入佢間房,同佢一齊執房.我反思左下.係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我最後發現左一份放咗最少一個月嘅三文治喺電腦後邊,同早兩日食嘅牛丸喺紙巾盒入邊 :neutral_face:

1個讚

華人社會普遍都係咁.所以由細到大都唔係咁鍾意佢哋某一啲文化
佢哋會覺得鬧你係想你好.唔可以讚咁多,會讚壞

我發現用過既紙巾塞滿係紙巾盒成個月唔掉已經理智斷裂左,你個仲勁:joy:

第一個反應係好嬲,鏟到飛起.但係之後又覺得好搞笑.邊有人咁蠢,咁耐都唔毀滅證據,可能連佢自己都唔記得咗 :crazy_face:

1個讚

generally 咁講,都係家長式管教,以自己既價值觀人生觀去左右/決定/控制小朋友。

我父母係唔會改,就算無左另一半都唔會令佢有改變,仲會將另一半既遺言去道德綁架你 :slightly_smiling_face:

老豆病,我決定返黎香港,幾個月老豆就走左,老豆同阿媽講叫阿媽忍下我話我脾氣係咁。老豆走左之後只要我既行為佢唔喜歡又或者我講左d野踩到佢條尾佢就會搬依句野出黎話老豆都知我難頂,又會去神位度又喊又盛又話好難頂好辛苦。
三句唔埋兩句就話自己同家庭無緣,睇相佬話乜乜物物,話要靠自己。

其實我好嬲我老豆咁講,對佢地黎講個女就難頂,個仔就係乖仔? 因為個仔唔理野唔會出聲講任何野唔會俾任何意見,只會有事先出黎阿之阿佐,所以個女係難頂?
老豆有病我陪出陪入日日O係醫院陪佢,去到臨終都仲要講句咁既野黎傷害我 :slightly_smiling_face:

因為太窮自卑又無朋友, 偶然知道有公共圖書館, 便成了最大娛樂.
當時大概 13,4歲. 初次接觸到歷史小說, 好憧憬書中人物.
但現實世界, 身邊係完全無類似既人存在, 便心想咁我可唔可以效法佢地哩.
雖有想法, 不過一直苦無方向.
直至接觸到行為心理學既書, 得知原來可以用規範行為來改變人既習慣, 繼而完全改變一個人.

大概係青春期果兩三年, 我每晚睡前會思考當日發生既事, 自己既反應同表現是否接近憧憬既書中人物.
日子一直過去, 我練習左親切既笑容, 刻苦耐勞, 樂於助人, 能言善道, 不能淫邪等, 各種行為習慣.
從此, 我身邊愈來愈多朋友, 直至而家都係, 無分國家種族.

至於自己原來既性格係點, 其實我都唔清楚.
認識我既人都會覺得我同小說或漫畫中某些常見人設有九成以上相似.
因為我係模仿過來的呀.

呢個post好好,我都諗咗好多嘢

我父母冇虐待我,有食有住,都錫嘅,不過我成長好寂寞,因為冇人明白我,我睇電視了解世界,佢哋又唔識,我睇書讀文學作品,佢哋更加搭不上咀,到小學後期我已經習慣乜都收埋

當然仲有啲傷害我自尊心嘅說話,不過唔提了

但又咁諗:佢哋嗰輩你要求啲乜?我老豆游水落嚟,有得食已經好好

我阿媽永遠唔放手,好想管到好嚴,但佢根本唔明白我,你齋管唔講道理,唔同我傾偈,我點會受?

我而家冇仔女,一來好討厭細路,二來唔想做一個壞嘅阿媽,我自己完全冇信心冇耐性

1個讚

我一直有興趣了解原生家庭對自己嘅影響,最近睇咗本書,覺得有共鳴,節錄分享俾大家睇吓…


不被肯定和接納的傷,會推動我們向外尋求,但是真正完整的個人成長,不會止於從別人那裡得到彌補。——《今天雖然很好,但不知道明天會怎樣》


河合隼雄的童話分析中,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沒有手的女孩》。

有一個女孩因為信仰虔誠而激怒了惡魔,惡魔對她的父親施壓(也有的版本是女孩的生母或繼母,因為嫉妒和厭惡自己的女兒),逼他砍去女兒的雙手。

沒有手的女孩獨自流浪,遇見了王子,在和王子結婚之後,受到丈夫和婆婆的呵護,生下一個孩子,過了一段幸福的生活。

但王子遠行,邪惡的力量介入,女孩和婆婆產生了誤會,不得不帶著孩子再次離開,踏上一個人的旅程。

因為沒有手抱著孩子而只能背負,在路上因為孩子滑落,她不假思索地想要伸手去接,這個母親護住孩子的動作讓奇蹟發生,從切斷之處長出完整的雙手來。

最後,女孩和王子重逢,靠自己的力量解開了誤會,一家人重新過著幸福的日子。


河合隼雄在分析這個故事的時候,指出了手的意涵,那是女性和內在、以及外在的母性的聯繫。

被切斷了手的女孩,可以說是沒有得到母愛,也可以說,是和母性失去了連結的機會。

如果母愛是這世界上所有不同形式的愛的根源,也可以直接想成,這就是一個沒有得到愛的女孩吧。

未必是來自有血緣的母親,可能來自任何人,但總之是無條件地包容、接受他人的那種愛。

一開始就沒有得到這份愛,歷經千辛萬苦,受盡委屈而不斷獨自踏上旅程的女孩,在想要用自身力量保護孩子的時候,終於長出了代表著聯繫和愛的雙手。

給我一種從自己內心深處長出力量的感覺。


我們是不是都曾經歷這樣的過程呢?沒有被無條件接納過的人,會覺得自己一直在流浪,在和別人的關係中尋覓那種感受。

能從別人那裡得到被愛的感覺,就像故事中的女孩遇見了王子,或許也是一種幸福。

但是故事的發展,惡魔的再次介入,暗示了這種幸福並不安穩,隨時有著被破壞,被收回的危險,所以最終,女孩還是被推動著,踏上了找尋自己內心力量的旅程。

不被肯定和接納的傷,會推動我們向外尋求,但光是被愛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自己內心要產生,能夠愛人愛己的力量。

那就是女孩在最後,為了保護自己所愛的人而讓奇蹟發生,從被自己父母切斷的地方,重新生長出來的雙手。

手不僅可以擁抱、握住,在需要的時候施予力量,掌握自己的命運,同時,長出雙手這件事,也象徵著女孩可以開始與人建立連結。


失落和遺憾,往往是一趟旅程的起點,從這個角度來看,也有著破壞就是重生的積極意義。

女孩是因為想要保護孩子而長出雙手的,但必須強調的是,這並不是在暗示每個女人都「應該」成為母親。

而是在說,當你有了想要保護,和想要付出的對象時,儘管你沒有從外在得到過那樣的愛,也不表示你的內心,沒有用那種愛去愛另一個人的可能。

在你的內心深處,你是不是「沒有手的女孩」呢?出發去追尋吧!勇敢去愛,你會找到自己內心的力量。


2個讚

我細個都係最愛圖書館,窮人幸福之物,擴闊我思維及眼界,到而家我都成日去

2個讚

由細到大都無咩嘢同父母交流,只係識打唔識教,養育之恩只係得一個養字,所以我現在都係俾錢佢哋用,講嘢真係好少,因為無咩值得交流。

自己做人老豆之後,俾好多時間陪佢哋,咩都講,跟足潮流,講嘢由心而發,中學起我當仔女係朋友,除咗俾零用錢嘅時候。

4個讚

我都問過自己好多次、既然當日係有飯你食就夠、今日就好難再要求我照顧埋你心靈感受

3個讚

其實係

我冇乜辦法同佢哋有乜心靈交流,我講乜佢哋都唔太明,又當我好細個,我已經四十幾歲人又唔需要佢哋關心及擔心

我又頂唔順同佢哋去旅行,佢哋又要跟團,又或者自由行乜都要我問人,有時停低望下Google Map 搵下方向佢哋都冇耐性,所以去一兩次冇去

1個讚

都幾似我同父母嘅關係。
依家佢哋好想知我點、去邊、又想跟埋一齊去。
我會諗,當年又唔關心我,我依家好唔鐘意同佢哋交代自己嘅嘢。由細到大都想我獨立,我讀完中學就獨立到唔需要佢哋嘅support。到佢哋年紀大,又想一齊做d 咩,我唔想。

1個讚

我都有自己家庭、所以好警剔自己、愛要及時、試過心軟、辛苦嘅都係自己、關心定干涉好難平衡。

2個讚

人人都話生咗小朋友先會明白父母嘅好同辛苦
但我岩岩相反,覺得童年好無愛

我諗最深刻係當我被學校老師屈我做錯事,
而我父母完全無聽我解釋,亦都無相信過我,
最後件事不了了之。
仲有好多零碎片段,但每當我諗起童年都會刺刺痛

但呢啲經歷都成為我做父母嘅反面教材

4個讚

我而家冇怪過我父母,始終佢哋能力同錢有限,我只怪自己命苦

我哋而家關係係中間,未至於疏離,我大時大節一定交人交錢,但亦唔會親暱

佢哋成日話我乜都同老死呀知己講唔同佢哋講,咁點同?佢哋點會明白我?

我都係,
佢成日都話我地兩個女錫爸爸多過錫佢,
又話個仔同佢感情好啲,錫佢多啲。
係因為我地兩個出世第一眼唔係見到佢。
我覺得我同佢係有疏離感,
大個左都會有啲怕佢。
細個嘅時候成日都比佢鬧,
比佢打。
聽到媽咪呢兩個字,
會諗起佢會失驚無神發脾氣,
唔知幾時又會做左啲佢唔中意既野。
可以既話都會避開唔同佢溝通。

又係喎,如果個仔以前都已經唔同佢講心事,點會大大下突然肯講?同埋個仔都咁大個啦,真係冇理由迫佢當住咁多人面前講

我屋企都有個長輩,都會話一家人開心見誠講,其實最做唔到果個反而係佢……要做到開心見誠,有好多必要條件,建基於一家人係咪有良好而緊密既溝通模式,唔係口講咁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