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潔癖,一直而來都係注重乾淨多過環保(我懺悔中)
想請教下大家:
- 點樣分開包裝盒上既膠,淨係回收紙?(定係有膠既包裝盒唔可以回收?)
- 點樣可以整齊地收納待回收垃圾?有設計好既垃圾分類箱推介嗎?(我唔想見到屋企堆積好多垃圾)
- 廚餘應該點樣處理?係咪有廚餘分解機?好用嗎?因價錢都幾貴下
實施左垃圾徽費之後,應該會嚴重打擊網購同外賣?
我有潔癖,一直而來都係注重乾淨多過環保(我懺悔中)
想請教下大家:
實施左垃圾徽費之後,應該會嚴重打擊網購同外賣?
首先你要有足夠位置俾你分類,其次係你屋企根下有相應回收箱
屋苑有
有,膠類一堆,紙又一堆
玻璃樽會洗乾淨,撕走招紙又一堆
我以前只係做三色回收,屋企有個箱放回收野,跟住姐姐再係個箱度攞去垃圾房作分類回收
首先,唔係垃圾
係乾淨嘅回收物
係要開一個空間出嚟儲回收物,一袋袋分類
就嚟滿嗰陣,我會砌一次,縮細體積
屋主苑d 回收箱都係去堆填區
去綠在區區啦
我屋企垃圾分類只係分大件同普通垃圾,大件嗰啲會直接攞去垃圾站掉
做回收都可以好乾淨整齊,我住村屋地下,屋企一隻強都無見過
呢個我都有興趣
其實垃圾收費有好多問題。街度垃圾箱要全部收埋?商場、公司、公共廁所之類全部無垃圾箱?屋企樓下回收箱仲有無免費?如果有免費回收箱,咁如果擺錯左回收唔到嘅入去(例如塑膠唔係全部可以回收),會唔會罰錢?
依家樓下有回收箱同垃圾箱,順便都會分類將可以回收嘅放入回收箱。如果到時樓下得垃圾箱,回收點要行半個鐘,咁原本可以回收嘅玻璃、膠樽,或者唯有唔回收(唔會因為垃圾收費而拖成大堆垃圾行半個鐘)
我估日本台灣都有做,應該ok掛
紙包飲品罐裝膠樽用完清洗
其餘所有回收得嘅都會回收
跟住全部放晒一袋
逢星期六或者日就會去一轉綠在ssp回收
理(想)論上,回收箱當然係會繼續存在並且免費啦,垃圾徵費嘅本意就係想大家做好分類回收嘛….
details唔知,但係日本應該係大廈變相強制垃圾分類(文化上,唔肯定係唔係法律上),話分十幾類先可以比大廈,如果唔係會被周圍鄰居鄙視。
呢樣香港做唔做得到?如果做唔到,放回收箱一樣收費,並且少好多回收箱,咁其實增加左好多本身想回收嘅人嘅成本。
如果強制分類,呢樣嘢對好多人來講,成本其實大過每個月收幾十蚊。後者都係最多一個鐘人工,前者每日可能要花多十分鐘起碼,但依家完全無提及強制分類問題。
純粹垃圾收費,某種程度上只係加稅,而且係累退税或者消費稅(即係窮人佔收入比更加多)。尤其如果增加左回收難度,可能家居垃圾本身回收果部分都因為方便問題去左堆填區。香港貧富懸殊,對於基層來講,每個月垃圾收費,無論點樣減少廢物,額外負擔對佢地每個月可動用收入來講都係百上加斤。對於中產至富裕家庭,根本無可能因為每個月幾十蚊,去考慮點樣減廢(重點係「誘因」,如果係為左環保嘅,本身都盡量減廢)。就好似水電費其實都係累進,但係香港中產同富裕家庭,唔會為左電費話唔開冷氣(開24小時冷氣就同一個月垃圾費有得fight)。
日本有垃圾分類文化,而其實做到強制分類,收費與否本身分別更加少,唔會係誘因。簡單來講,如果你想換新梳化,會唔會話因為加價$20(垃圾cost),而選擇用二手?
用者自付、按量收費概念係有point,但係一來以港府行政效率,呢個project本身浪費嘅錢同資源分分鐘遠超社會公平性。第二,你唔會想交稅。
社會制度先係所有其他問題,包括環保、動物權益、同志平權、文化保育等等嘅根源。我個人就算唔收費都盡量想環保,正如好多香港人都會。但係相比起各種大project,我地都好微不足道。日本同歐美起碼公共建設上面,好多用得嘅建築、交通等等可以用好多年,如果要新起咩都會評估需要同環境。我地三跑+大嶼之後,生態其實都無啦
呢個問題無聽過有咩解決方案,都係點解原本討論咁耐都未有定案。
不過依家完善制度之後,就唔需要討論啦
佢地不嬲都只係叫市民做,自己唔做架啦
然後三色桶成為垃圾桶代替品
依家咪係
最後個目標有冇達到…呢個先應該係主題
而在位者個概念係,我整咗個scheme 等於「做咗嘢」
有人講過「如果香港回收嘅玻璃係用嚟填三跑,咁我支持又有乜所謂」
當中有一個「運輸碳排放」概念,香港有材料,何需由中國運過嚟?
而在位者從來唔係用環保角度同你諗,而係用「環保」去包裝咗第二啲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