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卷vs商戶

我覺得消費卷個意義唔單止係津貼市民日常消費,
其實背後仲可以令到接受消費卷嘅商戶可以繼續經營落去。若果呢啲商戶倒閉,可以會影響埋佢哋嘅供應商,
計一計一個商戶倒閉可能影響多個家庭。

所以如果有人話唔派(或減少金額),甚至話派錢俾境外遊客,正常人真係唔明佢哋諗緊啲乜嘢

利申:
支持派消費卷。

3個讚

境外遊客係香港洗派嘅錢(正常都只限係香港洗),其實一樣支持到商戶及供應商

利申:我當然唔想派俾境外遊客,但,我覺得你提出嘅影響同派俾境外遊客無關係。

1個讚

又咁,正常社會唔應該長期同公家錢去營運先得嘅

2個讚
  • 旅發局已經派發50萬張機票(呢度幾多錢?)同過億元傳宣仲唔夠?依家每位旅客加碼派1000蚊:flushed:

  • 如果每位旅客仲要派1000蚊,好老實只會單純對旅遊相關商戶有利(例如紅磡賣朱古力做手信劏客嗰類型商戶),但係對正常本地涉及民生(大/小)商戶係可以講係冇得益。

  • 仲有最重要就係消費卷係香港納稅人嘅血汗錢,真心唔明點解要納稅人嘅錢唔係幫本地市民而係送俾外遊旅客?一個正常納稅人都會反對。

正常情況就係,
但係外圍因素(加息、栽員)
再加上樓價下調,相信環境只會越來越惡劣。

但夾硬派都撐唔到幾多
不如補貼下電費

1個讚

派消費卷好過飬大白象嘛。

補貼電費?why not both :joy::joy::joy:

大白象一定要養肥先喎

2個讚

最慘唔係肥本地人呢:cry:

1個讚

其實可能唔會。
首先講移民,揀移民嘅好多恐懼因素係 price in 咗,例如一開始有人覺得打第三針等於逼打第四第五針,所以喺上年急急腳搞移民,然後去到依家政策風向都唔係向緊呢個方向行,反而移民可能會放緩。
其次外圍因素,外國(特別歐洲)受到三個因素影響,美國加息、俄烏戰爭同中共供應鏈斷裂,但呢三樣都唔係燒正香港,前者喺聯繫匯率下港紙無貶值,所以通脹係無其他國家咁嚴重,其次俄烏戰爭影響歐洲,但能源供應都未直接影響到香港,而中共搞供應鏈正路都只會想玩死外國先過香港。
我唔敢話依家係咪各行各業都復甦緊,起碼 2022 恒指表現都唔係好差,一個關鍵因素應該會係上市公司喺三月出業績,可以留意本地嘅企業(例如大快活咁)到時應該會提供到指標。另一件事其實係睇香港有幾多遊客,呢點真係唔敢講,但 2019 前香港好多遊客都係大陸自由行,我個人就唔係好想靠呢班人帶動經濟,如果只係自由行嘅行業收檔,咁反而係香港經濟轉型嘅機會。
另一點係我自己做緊果行係比較多人揀移民,但同時空缺無少到,business travel 都開始恢復,呢個平衡其實係 kind of 吸引緊人留喺香港。

2個讚

簡單啲,你點睇今年樓價?

另外,我覺得呢次移民潮同97之前嘅移民潮好唔同,嗰次真係純粹恐懼成份佔多,
而呢次反而好類似6、70年代內地嘅移民潮(太敏感,詳細唔講)

唯一今次同6、70年代嗰次嘅分別,就係當時歐美各國係對華態度,(當時係因為蘇聯關係,歐美各國都對華拉攏。)

你睇吓上一次個金融峯會之後啲已經離開咗嘅外資金融機構有冇話邊個打算返嚟?(都未計中資)

想講每個人對每件事嘅睇法可以好唔同,
但係只要你細心睇就感覺到有一啲我哋控制唔到嘅事件(i.e.外國對我哋嘅限制)係一直發生緊㗎
#who stole my cheese#

(以上純粹個人睇法)

1個讚

補貼電費實際好多

2個讚

我都只能夠水晶球咁估。
樓價係會跌,加息週期定期存款會跑贏股票債券同樓。
但唔會災難性問題,一來有壓力測試,二來買到樓嘅人嘅人工太高,好多專業人生,相反呢幾年食得最應嘅係零售、餐飲,佢地唔係供緊樓嘅多數。你問例如醫生、老師等會唔會擔心失業,或者做緊滙豐、渣打、big 4 會唔會裁員,可能要問佢地先知了,但好似未聽到有。
會唔會斷供變 call loan,呢個要睇幾多人移民,同時外資走得幾快,如果兩個 rate 相若,只係供求同時減少,唔會係供樓期間失業果種。加上有公司走,有人係會覺得競爭少咗,易創業。
所以我預計係會樓價跌,但唔會好似 97、03 咁要跳樓。

1個讚

我想有消費券

1個讚

要知道壓力測試係唔會解決到樓價下跌呢個問題,因為呢次樓價下跌應該係同前景有關。

正如你所講醫生、老師甚至銀行員工先最穩陣同埋最安全。咁你睇返新聞呢幾年移民潮所涉工種就知道最有條件移民就係呢幾行專業人士。而事實上亦都有媒體報道相關行業都係有相當嚴重專業人士流失嘅情況。
仲有,乜你唔見依家大貓同X生已經開始減少櫃枱咩?呢啲係事實唔需要靠水晶球估估吓。
又或者你出街行吓睇吓有幾多吉舖

有時真係好想將一啲已經發生緊嘅問題/事實好似你講得咁輕描淡寫。但係生活就係生活,當你生活過得輕鬆並唔代表其他人同你一樣咁快活㗎。

噫,你又點睇歐美各國對我哋嘅貿易限制?

1個讚

嗯,容許我表達得唔好。
首先申報兩點利益先,一來我都係租樓住無樓喺手,二來 2019 前唔少遊客區都係做緊某國旅客生意(難食餐廳、藥房等),呢類店舖執咗係我樂見。我知絕對有唔少人睇法 / 利益係同我呢兩點相違,佢地係唔會同意同想扭轉我嘅分析。
我亦唔想俾咗輕描淡寫呢個感覺你,因為樓價跌,好多人係會日日望住堆價已經驚,又或者有朋友被炒,唇亡齒寒。
我意思係要分兩點:1. 樓價幾高 2. 樓價跌帶來嘅影響。1 嘅話,跌幅固然會惡化,但如果 2 我嘅睇法係例如 call loan 等唔會即時浮現 / 可以頂多一排等經濟復甦,咁我地唔需要期待短期嘅救市政策推行。
專業人士流失呢個我本身係想講供緊樓嘅未必擔心會俾人炒,因為員工供應都不足。係咪撤資,呢個得銀行決策層知道,我會話 1. 零售銀行不嬲唔係最賺錢,例如 Citi 零售業務都計劃撤出咗英國,所以即使唔理政治風險,金融業撤資呢個風險依然存在,2. 其實好多野電子化緊,銀行搞銀行 app 都加緊唔少功能甚至虛擬銀行,例如 11 月峰會某 CEO 都講緊喺香港同新加坡搞 virtual bank,呢個大環境下分行 cut 人係自然趨勢,但唔代表真係式微 / 少咗 head count 而係變咗需要嘅人才唔同咗(變咗寫 app 寫網站、搞網上銀行 marketing)。
至於係咪要擔心,首先有班政治風險特別高嘅基本上走得就走(例如前記者),其次係買樓嘅投資客要預期回報低過其他投資,第三係傳統行業但技術追唔上潮流嘅工(例如銀行櫃檯)要擔心自己能力夠唔夠(例如 x亞前排搞咗個 Goal account,app 可以直接買賣基金嘅話點解仲要請個員工推銷基金?),呢類人應該係要好驚先啱。
只能話香港嘅供樓系統個底起得好,經濟下行時期死得唔夠快,可以有時間磨多排,如果成功見底回升嘅話咁系統性問題會煙消雲散。
最後講到制裁…呢點要睇某國政府仲想點玩。我自己會覺得 11月開峰會,其實班官已經 feel 到經濟唔對路,再搞落去會搞死香港,如果真係鎖港其實唔使搞咁多大龍鳳請班 CEO。我唔係特別覺得西方政府係大慈善家嘅人,好多野都係利益為前提,用政治話題包裝,所以…只能話睇中共造化,唔好搞咁多野大家都開心。

2個讚

有時好多野好明顯真係唔使估㗎,

要明白到由冇到有(例如到新加坡設立新總部又或者新建虛疑平台)同由有到縮(由有現有櫃位變到自動櫃員機)係兩回事,由其係投資角度同人手安排上一邊係相當明顯增加,另一邊係減少喎。
你覺得一個teller或者一個銀行高級經理可以隨時轉行寫apps 同web 4.0?

另外,你話政治高風險人士移民呢點,我覺得佢哋移民對樓市下調嘅影響可以講真係微不足道(如果你知道一個記者收入,同該類高風險人士對呢次移民所佔嘅人數就會明白)。我反而覺得呢次樓市下調係因為有一班有(至少一項)物業同有能力嘅人佔移民數字嘅大多數有關。

想講我並唔係一味唱衰,但係現實(內/外)環境因素下並唔係好似你講得咁樂觀㗎,

仲有一樣想講就係政府收入主要來源係賣地,如果樓價繼續向下調整的話,唔單止市民,連政府亦都有一定唔少嘅壓力。

若果派消費券真係要等到向極端環境出現先派的話,
相信已經發揮唔到佢應有最大作用。

你有時間/得閒,你可唔可以講下有乜「睇得到」嘅重要經濟因素,令到我哋唔使咁悲觀:sweat_smile:

(純粹kill time​:joy:)

我開始明點解我同你 focus 唔同了:joy:因為我都唔係特別樂觀,但我會覺得好多野係符合預期。如果上面有語意唔清楚 / 我用錯字嘅,我改正。
用返上面例子,例如 Citi 零售業務撤出英國咁,又或者香港縮櫃位,其實係符合預期(電子化,cut 人手 = cut cost)。2023 年甚至早幾年好多人著眼位喺 AI、big data 唔係突然發生嘅事。至於個轉型係咪一件 smooth 嘅事,同 80 年代工業式微、第三產業崛起差幾遠,呢個就真係水晶球問題(亦理解好多人會睇淡)。
又例如點解要搞咁多壓力測試,就係預期經濟下行嘅時候業主嘅人工會低咗,所以到真係經濟下行,唔使毫無準備咁驚。所以如果你話唱衰,其實可能我都係唱衰一份子:joy:我唔知新加坡會唔會跑贏(Temasek 甚至有投資落去接近收檔嘅 FTX),亦唔想講通關 / 喺香港嘅中資公司,只係香港對比起外國,喺我眼中經濟層面(例如通脹、就業率)唔算特別地差咁解。
所以我重申樓價係咪會跌,係咪有人移民,上面講咗係會,美國加息、歐洲打仗引發經濟衰退、covid 大爆發等,其實全世界係預咗(聯儲局夠知會影響股市,照加;歐洲一樣知道能源供應緊張,唔係可以點;美國日日都有人 covid 而死,有疫苗推出之後都唔理了),但係咪要樓爆(大規模 call loan 果個程度),又似乎未會。

(我地其實一開始係講緊消費券:rofl:可能係,得我明點解唔再派。以上純粹猜測來,幫手作個解釋咁解,唔一定喺個個人心中都合理)

又再利申埋:我份工算係半個 IT 界別,以上好可能有個人 bias。

1個讚

增知識:sweat_smile:
多謝你嘅詳細同細心嘅解釋。:pray::pray::pray:

不過我就返而覺得如果樓市唔能回穩再加上栽員潮持續的話,我哋有可能係需要好長好漫長時間回復當年勇,
好老實人哋新加坡/台灣/越南/印度/日本/韓國⋯⋯完全唔使出力㗎,只要我哋退步又或者投資者唔再睇好我哋。佢哋就好輕易爬頭。

仲有就係我哋依家窮得只剩下樓市,亦都係我哋嘅救命草,如果樓價持續回調的話(就算壓力測試做到幾好都一樣會爆煲),情況繼續落去,無論經濟或政治都會好辛苦同唔穩定。

我自己暫時就睇唔到好嘅事件出現咗,不過希望盡快有新措施/辨法應對依家情況啦。:sweat_smile:

1個讚

該主題在最後一個回覆創建後180天后自動關閉。不再允許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