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n提到,近期有外籍人士開始重返亞洲,惟絕大多數傾向前往新加坡而非香港。今年上半年,新加坡外來人士的勞動人口已止跌回升,持有高級工作簽證(EP)的人數較去年底增加7100人,達到16.88萬人,已回復疫情前、即2019年底約87%水平。
香港入境處未有披露現時有效工作簽證數字,在一般就業政策下,8月批出1385宗外地人才工作簽證,較2019年月平均仍跌近六成。Brun認為,人才重返香港意欲減低,即使入境防疫限制逐步解除,有關趨勢亦不會大幅扭轉;因宏觀經濟及地緣政治因素,兼且在中美角力之下,西方將增加東南亞投資,由於內地科技、教育及房地產等行業監管環境未明朗,私募股權公司愈來愈擔心在中國投資的風險,影響人才對職業前景的考慮。
另一方面,Brun留意到國際金融機構包括銀行、私募股權及資產管理,積極在北京和上海拓展中國在岸市場業務。他預料,5年後,普遍投行的高級領導職位或會在上海及新加坡各派駐一名聯席主管,而非一向所選的香港;而駐港投行招聘高管時,都要求優先考慮中國人或須懂得普通話,令外藉人士的機會減少。Brun說,Wellesley仍會保留香港業務,惟主要在新加坡及上海增聘人手。
至於流失領域方面,他解釋,很多外資大行把其數據防火牆轉離香港,連帶導致營運、風險、合規和技術等專業人士決定遷離,區塊鏈和加密等領域的企業和人才也見流失現象。
外地人才不願來港之際,本地人才同樣被新加坡搶走。本地人力資源顧問公司Ergon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關竣傑透露,近幾年有大量企業進駐新加坡發展,包括其從事科技、物流、電商等行業的客戶,人才需求旺盛,故此公司近月已在當地開設辦事處。現時Ergon海外業務佔四成,主要為新加坡企業。他坦言,不時有轉介香港人到當地工作,「很多是公司內部轉職,職位由香港調到新加坡。」他認為,港人樂意赴星工作,因生活上較易適應,教育及居住環境不俗。
不過,新加坡與香港均面臨「人才荒」困境,前者主因是需求大增。關竣傑指當地渴求各類型的創新及科技人才,公司早前接到新加坡政府的查詢,希望了解如何吸引香港人才到當地,目標為科技企業的中高層,正是香港主要流失的階層,或令香港的中高層缺口擴大。
相反,在香港招聘海外人才相對較難。關竣傑解說,香港在醫護、網絡保安及區塊鏈等領域,大多須從海外引入人才,「但問10個,有7個不想來。」近年較少跨國企業以香港作為全球或地區總部,故海外人才感覺來港工作無助其職涯發展,「即使全面撤銷免檢疫入境,對人才回流可能有些幫助,但不是絕對。」關竣傑補充,公司在香港員工約有30人,新加坡辦事處規模則約10多人,因部分客戶已在當地,有信心公司的新加坡生意可快速增長至與香港各佔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