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表示,特區政府未來將加強對有意前往內地升學的香港學生的支持,也歡迎更多內地學生到香港讀書,將通盤考慮這些學生未來的就業、創業情況,出台更多支持性舉措,以推動兩地學生的交流。
潘匡仁,男,中學畢業於香港名校喇沙書院,後赴海外修讀大學課程,畢業後回港工作。生前在香港北區醫院擔任物理治療師。香港政治人物蔡若蓮長子。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表示,特區政府未來將加強對有意前往內地升學的香港學生的支持,也歡迎更多內地學生到香港讀書,將通盤考慮這些學生未來的就業、創業情況,出台更多支持性舉措,以推動兩地學生的交流。
潘匡仁,男,中學畢業於香港名校喇沙書院,後赴海外修讀大學課程,畢業後回港工作。生前在香港北區醫院擔任物理治療師。香港政治人物蔡若蓮長子。
傻左
佢應該有病
香港人納稅比你班乞兒黎讀啊?
講笑都講2啲啦,唔L好笑啊
但大陸依家都無乜人生,出生率不停下降
擦鞋擦上腦
點解佢仲未講普通話?
所以D人話父母做壞事,D仔女會受返
佢好似重有一個仔,佢繼續咁,佢仔仔應該都冇好下場
講出嚟唔笑果下好嘢! 你叫大陸乞兒可以落嚟香港乞食我仲覺得無咁氣頂, 因為我可以唔比, 憑咩無納稅嘅大陸人可以要香港納稅人埋單資助佢地讀書? CLS!
遲早嘅事
Copy from yahoo news,早幾日嘅新聞
學童人口持續下降,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早前表示,會透過重置、合併、停辦,穩定教學發展。立法會議員、教聯會副主席鄧飛表示,學校合併難度不在於行政安排,而是被合併的學校所屬學生是否願意到新校就讀,政府亦需要施以額外手段,例如知會小學在派位時毋須再選個別學校。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校長孔偉成就表示,中學派位有既定機制,是否揀選個別學校視乎家長意願,難以由政府操控,他又認為,官校一向有收生不足時合併的做法,合併對於較大型的辦學團體亦會相對容易處理。
香港中學議會及十八區中學校長會聯席日前去信蔡若蓮,建議凍結中學開班數目,按各區人口彈性調節每班派位數目。鄧飛在本台節目《星期六問責》指出,凍結班級的做法,只能為收生問題「短期止咳」,長遠要引入更多境外生源,否則學童人口持續下降,只會令香港的教育品牌瓦解,他建議引入東南亞或內地學生,支付全費就讀本港學校,先由私立及直資學校做起,再探討擴展至津貼學校。
孔偉成在同一節目提到,學童人口下跌,小學推行自願減班是令教育生態走向良好的做法。
痴痴地, 住邊呀?! 中學都起宿舍呀? 瞓課室呀? 定嫌唔夠迫放多D人嚟托樓市?
好似仲有一個仔,唔怕仲有 quota,做多啲衰嘢啦!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政經/蔡若蓮指不懂說普通話「很吃虧」-條件許可將推全港「普教中」
全港普教中,冇得揀,係會根本性改變,改埋香港基礎教育,同大陸睇齊
成班官、議員真係無腦
如果由小學至大學都狂收內地/海外生,一來入學學生背景五花八門,唔係一間普通津校可以accommodate 咁多樣化,係咪又俾大量錢俾學校改課程,增加外語教師,增加本地語言補課等等。
二,他們唔係本地人,讀完6年,甚或10幾年係自動俾佢地變成港人,定係佢地走人?而事實上大部份內地人來港讀書係當呢到stepping stone,睇大學就知。
教育局以前叫Education and Manpower Bureau,就係要睇埋將來社會人力資源嘅安排。養完啲人係咁走,跟住得返本地人,咪一樣係咁少人出黎做野,跟住咁邊個俾稅,邊個養老人家?
啲咁嘅教育人士,真係廢到極點
要收夠幾多學生,先可以留返幾多老師。
咁將收生要求降低,做小班教學囉。
唔好咩都賴供應太多。
收咁多大陸人,第日咪又係返大陸或去海外做嘢
有時候報應嘅嘢⋯⋯
學童人口下降唔係考慮改變教學模式,係諗點樣引入東南亞同大陸學生嚟香港讀書。
教育唔係BUSINESS。
一個無同理心嘅人做教育局局長;一個抱住八股思想嘅教聯會副會長。呢班人點可能培養出未來棟樑?
學童人口下降點解係引入東南亞同大陸學生?呢個係乜嘢邏輯
遲d係咪要陪讀? 即係好似某國d大學要local女學生陪非x留學生
東南亞除咗老撾同緬甸,諗唔到邊個地方會嚟,所以佢講東南亞都係做下樣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