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註「兒童食品」,就意味著「更健康」?

標註「兒童食品」,就意味著「更健康」?

兒童水餃、兒童醬油、兒童乳酪棒、兒童麵條……越來越多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吃得更健康,都會選擇帶有「兒童」字樣的食品。兒童食品真的更安全嗎?記者走訪發現,市面上很多兒童食品都是商家噱頭,不少父母盼兒童食品相關標準儘快出台。

父母購買時常被包裝吸引,未研究配料

32歲的江蔚有個6歲的女兒,全家在女兒飲食上下了很多功夫,家裡的食品大多帶「兒童」字樣。當被問到是否對兒童食品有研究時,江蔚坦言並沒有,「看到兒童兩個字,就感覺買了安心。」

像江蔚這樣的家長並不少,看到「兒童」字樣或者圖像,就會加入購物車。40歲的張帆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購物車,裏面已經放了兒童牛排、兒童餛飩、兒童意麵。「孩子看到包裝上的卡通人物,就要買。」張帆對兒童食品的「更健康」持保留態度,「包裝會迷惑孩子,但由於兒童食品沒有明確的標準,家長也無法辨別。」

記者在一家超市的冷凍食品區看到60多歲的張女士正帶著孫子挑選兒童水餃。「兒童水餃包裝更能吸引小朋友,一看就是適合孩子吃的,」張女士告訴記者,自己買過幾次,「除了更小點、形狀好玩些,吃起來感覺和普通水餃差不多。」

造型卡通,但一些「兒童食品」配料成分更多

記者在超市裡看到,卡通包裝+造型水餃成了「兒童水餃」的標配。一款兒童水餃做成了「小雲朵形狀」,價格為29.9元,總重量270g,一共有36個餃子,平均每個餃子只有7.5g。該水餃的配料為小麥粉、黑虎蝦仁、豬肉、飲用水、甜玉米、胡蘿蔔汁、海苔、核桃油糯米粉等,與普通水餃的配料並無明顯不同。

在另一個冰櫃里,記者看到各種卡通動物造型的兒童奶黃包和水果造型的饅頭。與普通饅頭不同,這些兒童饅頭顏色鮮艷,配料包括小麥麵粉、蔬菜泥、白砂糖、純牛奶、黃奶油、雞蛋、飲用水、澱粉、酵母、食用豬油、墨魚汁。普通饅頭的配料與其相比,則簡單多了,一般為小麥粉、水、酵母。

通過配料表對比,記者發現,不少兒童牛奶為了迎合兒童的口感,添加了更多的添加劑如食用香精。

市場監管

並無兒童食品標準,家長選購要看配料表

加了「兒童」字樣的食品是否真的更安全?由於缺乏相對應的標準,只能按普通食品的標準進行管理,「很多時候,『兒童食品』的營養成分與普通成人食品並沒有太大區別,為了迎合兒童口味需求,這些食品反而含有更多糖、香精等優化口感的食品添加劑,不僅不能提供營養給孩子,還可能會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危害。」南京雨花台區市場監管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並無細分化的兒童食品標準,針對嬰兒奶粉的標準也專指36個月兒童。

家長們選購兒童食品時要查看配料表,不能盲目追求廣告宣傳效果。一般來說,配料越排在前,含量越高,並且配料表越短越好,盡量選擇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少鹽少糖少油食品,或者選擇高蛋白、低脂肪、低鈉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