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人最大的思維差異是:
西方人注重「過程」的公平,而中國人則講究「結果」的公平。
西方人一定要遵守過程中的規則,甚至只要符合規則就可以躲過法律的制裁,這是 西方很多律師善於做的事情,他們為富人服 務,能夠鑽法律的空子。
而中國就不行,法院可以酌情處理各種案件,這樣可以杜絕那些企圖鑽法律空子的 人,用來保證「結果」的公平。
在西方處理交通事故的時候,是誰違反了規則就要承擔責任。比如一輛私家車和一 輛電動車相撞了,哪怕是電動車一方是一個窮 苦老人,只要違反了規則就得承擔 責任。但是在中國就不一樣,交警會注重保護電動車的車主,也就是保護弱者,因 為唯有保護弱者,給弱者更多生存 空間,才能讓社會不至於太極端。
這就是中國人的文化傳統:為了維護結果的公正,可以忽略過程中的各種細節。
中國人之所以擁有「灰度思維」,是因為我們發現:真實的世界不是稜角分明的, 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圓潤的,混沌的,無常 的,它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隨 時可以變成白,白隨時可以變成黑,這就是灰度。
現實中的事物往往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現實中的人也並不是非善即惡/非敵即 友,因為這些都是可以隨時轉化的。如果我 們單純用「對」和「錯」去判斷事 情,總是會有失偏頗的。
灰度哲學就是可以忽略過程,直奔結果,比如要允許別人犯錯誤,對別人要求不能 太苛求,對眼皮底下發生的很多事情可以視而 不見,只要結果是符合人心所向, 就可以適度放開。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懂得什麼叫恰如其、不偏不倚,時刻都能找到 那個平衡點。
檢驗一個人能力的標準,就是看他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 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現今香港人其實係邊一方思想?
篇文章講嘅嘢,即係承認中國係人治,因為要靠「人」去決定過程中嘅利益分配同做法,可以話冇標準,因為人人對「弱者」定義唔同,即係個個可以有唔同標準。交比有權力嘅人去決定嘅話,呢啲咪就係貪腐位囉。
西方果套係所有嘢都有客觀標準,做得乜唔做得乜,全部寫落嚟,你都會知。至於點判案,當然有規矩有標準,但有冇酌情權,呢啲只得法官或最高領導人可決定,既保障咗文中所謂「結果公義」,亦限制咗可以做決定嘅人,保持質素。
我哋香港開埠百幾年都係接受呢套標準,所以我哋先有法治,而接受人治嘅,係唔會明架。
17個讚
首先你指嘅係「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定係中華文化,我理解係中華文化,因為依家嘅中國人其實都唔係跟隨亦唔了解傳統中華文化。
傳統中華文化,主要係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係非常重視背後為人處事規則,例如仁義思想。孟子認為人係會捨生取義,因為義高於生命。
儒家思想認為唔應該「齊之以刑」,表面上好似樓主文章話「法律不外乎人情」等等,其實係無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因為儒家主張處事要遵從道,符合禮,或者話要做正確的選擇,相當於有更高的標準來讓每個人「君子不欺暗室」,而呢個正正係需要更加明確分辨是非,知道有咩可以做有咩唔可以做。
孔子其中一個例子「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意思係如果父子之間隱瞞對方做錯事,背後都屬於正直。如果無理解背後思想,會以為唔應該按照法律標準要視乎情況,但係呢種「視乎情況」,其實係在於考慮背後有一套更高嘅儒家處事標準,而唔能夠好表面咁話「唔需要考慮過程」。應該話,傳統中華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加重視過程。前者一直主張每個人都要堅持道德判斷,而透過學習不斷邁向一個能夠所有事都符合道德的聖人,而西方以法律減省左普通人嘅道德判斷,反而偏向「重視結果」,即係你唔需要考慮點解但係唔好犯法。
3個讚
Source係呢度。
行文用字好大陸,Facebook都有陣大陸除
4個讚
但我覺得篇文唔係你嘅意思(即時我贊成你每一隻字)
講一大輪,又出個新term灰乜乜,唔知重點係乜,立論唔清晰,論據冇說服力
某類人最鐘意創新詞彙,因為果啲新詞彙點定義有乜內涵全部佢哋說了算,有漏洞時仲可以屈係人哋理解得唔精準透徹
幾咁方便
4個讚
睇到「保護弱者」就笑左…
你自己打架篇文?你唔笑咁利害既?
維護公正結果my ass!
1個讚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某國日日恐嚇台灣、北韓咁多年仲講緊向南韓發射核彈,呢啲係「東南西北思想」裡面既邊種?咁打嬴仗同成功有冇關係?呢啲事件有冇「對」「錯」?
法院係可以處理「閉門處理」呀嘛?今年拉咗幾多個唔啱channel既律師呀?
你哋咁好心機,睇完第一句已聞到唔啱channel嘅味喇~
3個讚
一篇將國家, 政府, 民族混為一談, 胡說八道旳文章。
3個讚
這個post令我諗起當年中六中化科
有一課叫情與中國文化,係中國咩都情行先
仲有一課唔知係咩,阿sir用醜陋的中國人做ref…
1個讚
篇文章嘅觀點我認同,但真係sure中國人中意以結果代替過程真係為左保護弱者!?
唔怪得「山寨」可以贏到日本正版「無印良品」
人治,總之國家話你有罪就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