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疫境中不可怕,但生活在現今香港很可怕…
世界上智障破不盡,唯希望大家保持清醒和保持身心靈健康。
隨著很多人經染疫後康復,希望大家都能看清今次病毒對大家身體的影響。
不要再盲搶藥,受嚇而做咗啲傻事。
生活在疫境中不可怕,但生活在現今香港很可怕…
世界上智障破不盡,唯希望大家保持清醒和保持身心靈健康。
隨著很多人經染疫後康復,希望大家都能看清今次病毒對大家身體的影響。
不要再盲搶藥,受嚇而做咗啲傻事。
20220305
閱讀 - 污水監測呈陽性的結果相關的新聞稿
(由於權限所限,未能貼連結,唯有貼出新聞稿節錄)
新聞稿1:
政府跟進污水監測呈陽性的結果 呼籲市民進行病毒檢測
因應以下各區的污水檢測結果呈陽性和病毒量相對較高,當區的民政事務處
將會由明日(三月六日)起陸續向以下地點約十八萬名居民、在地工作清潔員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合共超過十八萬個快速測試套裝,供他們自行檢測,以輔助識別感染者──
新聞稿2:
政府就香港仔「受限區域」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及強制檢測公告
政府今日(三月五日)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第599J章),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下稱「相關宣告」),自下午六時三十分起限制在香港仔指明「受限區域」(即香港仔中心海珊閣及海瑚閣,不包括位於該處的停車場及商場,見附件)內的人士(下稱受檢人士)須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思考1: 農曆年前,每每污水檢測結果呈陽性就會圍封強檢。今天的處理手法是大量派快速測試包( Antigen Rapid Test (ART) Kits)和只做少量針對圍封。這代表什麼呢?
A.驗唔切
B.無人手
C.ART 可靠
D.內部有指示,只圍封爆得超勁的地方(如今日的啟德屋村)
E.其他原因
思考2:
究竟圍封定派ART, 指標是什麼?
A.與病毒指數多寡有關
B.與受影響人數有關
C.與地區有關
D.隨機任意
(由於我都唔知答案,只能以正常邏輯有機會的估算,希望拋磚引玉。)
好想講粗口⋯⋯呢啲咩x嘢嚟㗎
20220305
閱讀 - 環保署積極統籌及執行在「受限區域」的圍封強檢行動的新聞稿
自一月底以來,約五星期間,環境局及環保署已經共統籌及執行約30次圍封強檢行動(佔該段時間全港圍封強檢行動超過三分之一),涵蓋不同樓宇,包括私人住宅、居屋及公共屋邨,共動員超過2 000人次,為逾46 000人次進行檢測,找出共逾2 700名初步確診者。
環保署去年五月起組成八組抗疫隊伍,在多區因應污水檢測呈陽性結果而進行強制檢測的工作。因應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環保署迅速於今年一月把抗疫隊伍由八組擴展至40組
以下整合了近一星期新聞稿上圍封強檢後公布的數據
思考1:
圍封的範圍,確診人數一般超過10%,少數達到20%。其實現在確診者根本總有一個在附近。確診人數之多,大家都感受到。
未受感染的,有什麼可以做而減低感染風險呢?
A.回家即洗手,換衫和沖涼洗頭,洗埋鞋底
B.作息定時,食好瞓好
C.睇少啲某人講話,免勞氣
D.做啲自己開心的事,如支持黃店
E.其他
思考2:
按渠務署刊物監測污水中新型冠狀病毒含量的方式協助當局找出社區內的隱性患者。
現在ART 陽快又未有得報,只有在家自覺地隔離…都唔知算唔算隱性患者
好欣賞你有思考過發生緊咩事!我都唔明振虎攪咩,做左咁多奇怪嘢,一幢大廈有確診者污水有陽性有咩奇吖,況且慌張西望都試過用汽水快測都陽啦,所以用心去了解一下,得啖笑啫
見到身邊好多人慌失失咁
所以忍唔住出帖
希望大家互相切磋,提升大家分析力
看清 “真”新聞下的有用資訊
自問無左某些媒體,我都無乜分析能力…
其實當年有好多媒體果時,都要有自己分析力
資訊太多,係累嘅
你好有心機咁打字同分析
我個人覺得圍封強檢都有一定作用,起碼可以搵到10-20%嘅確診者,好過乜都唔做等D病毒擴散,雖然有人覺得勞民傷財。
我覺得只要有計劃,有配套,基本上很多措施也是可行和有用的。
污水檢測可找隱性患者,亦可有助推算確診率。如果不需動用太多原本正忙於抗疫的人手,算是令不同部門有力出力的措施。
20220305 環保署積極統籌及執行在「受限區域」的圍封強檢行動
自一月底以來,約五星期間,環境局及環保署已經共統籌及執行約30次圍封強檢行動(佔該段時間全港圍封強檢行動超過三分之一),涵蓋不同樓宇,包括私人住宅、居屋及公共屋邨,共動員超過2 000人次,為逾46 000人次進行檢測,找出共逾2 700名初步確診者。
環保署去年五月起組成八組抗疫隊伍,在多區因應污水檢測呈陽性結果而進行強制檢測的工作。因應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環保署迅速於今年一月把抗疫隊伍由八組擴展至40組,招攬人員數目亦逐步增加,不論政務主任、環境保護主任、環境保護督察或其他職系及文職同事等均加入抗疫團隊,協助執行抗疫前線任務。
不過,希望有跨部門小組統籌,不拖跨檢測限度,令被檢出的人有地方隔離。
除了散播恐懼情緒,其實社會頂層或不同位置的人有很多東西可以做。
累了和病了要休息
而其他人可以做多啲善事,保持樂觀心態。
停止謠言,其實大家都可以幫手。
過往冬季流感高峰期的官方公開統計數字
資料來源自防護中心新聞稿:抱歉因權限未能加入
思考1: 如何比對數字方算合理?
一般流感高峰期有分冬季和夏季。冬季流感高峰期一般5-16周。
而COVID已經爆發了兩年多,當中涉及5波大型爆發。
如果要比較流感和COVID 的病危率和死亡率。不同人截取數據的範圍不同,數字的大小已經好唔同。
所以睇磚家發表數據一定要留心細節,唔好標題黨。
思考2: 數據的選取
例子:一個有長期病患(如甲狀腺問題)小朋友過身後,被驗到帶有流感病毒。
這個死亡個案是否納入流感死亡個案呢?
這個我們影響唔到。
所評估嚴重性時,我地可加入數據的選取作加減考慮。
該主題在最後一個回覆創建後90天后自動關閉。不再允許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