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家長帶同小孩子到仁安醫院門診護士站登記。(馬泉崇攝)
本港急症室爆滿,大部份確診病人只能在家自我隔離,多間醫院的重症病人要輪候超過48小時。全家染疫的家長鄺先生表示,他2歲大的兒子日前深夜發燒至接近40.5度,情況緊急下要冒10度寒冷天氣,自行到私家醫院求醫。醫生僅指「返屋企就可以」,危急關頭他只能寒風下手抱小孩在醫院門外餵退燒藥。
鄺先生一家三口,他指十多日前因他的母親到家中探訪,及後母親確診,他亦發現全家染疫。他2歲大的兒子發燒,「一發就直達39.5度,殺你一個措手不及」,因家中有醫生處方的退燒藥水,他立即讓兒子服用,「用來救命」,但翌日兒子更再發燒至接近40.5度。由於他看新聞及港爸媽群組「肺炎媽媽自救寶寶」得知,公立醫院急症室已爆滿,情況危急下自行開車帶兒子到私家醫院求醫。

鄺先生日前帶兒子到仁安醫院求診。(馬泉崇攝)
醫生僅指示回家
候診期間,兒子的體溫原本退回38.5度,但又突然急升至41度,鄺先生形容「BB面色已明顯不同,精神很差,再去分流站時姑娘就調校priority為緊急,再等待10分鐘左右見到醫生。」面診過程中,鄺先生指醫生完全沒有接觸他的兒子,聽完他太太的簡介後只表示「咁⋯⋯返屋企就可以」
在沒有任何治療或藥物下,兒子高燒卻被打發回家,鄺先生夫婦對此感到非常擔心。醫生再補充指「唔放心的話,可以幫你call救護車送公立醫院,可以出去等姑娘叫名。」鄺先生心急如焚,但也只能聽從醫生建議離開診症室,在醫院大堂等候救護車,「期間我最少3次詢問值班護士是否有退燒藥,他們竟說要等醫生批准及簽名。吓?剛才不是都在裡面用電腦打字?即是她連開藥的意願也欠奉?」
10度冷風下要在醫院門外餵藥
又等了15分鐘,終於有藥,但鄺先生驚訝「竟然只是10mg最普通的低燒Paracetamol 」 他指當時護士還補充「出去醫院外面食啦,呢度唔好除口罩」他指當時室外氣溫不足10度,且很大風,找一個正常位置也非常困難。「當我們在冷風直吹的門外餵BB食藥時,一個穿護士服的職員出來找我,還以為有甚麼特別關照,居然是『爸爸啊?你可以入去繳費處埋單先!』」
折騰一輪,鄺先生一家終於等到救護車服務,送他們到威爾斯親王醫院。到埗後約15分鐘有急症室醫生為他的兒子診症及處方藥物。現時他的兒子在家中休息,已無病徵。鄺先生特別提到,在救護車上聽到有救護員抱怨說「有乜唔對路都call我地送公立醫院,發燒唔收、咳唔收、喉嚨痛都唔收,好似得翻預約做手術先會收入病房……」,指這些私家醫院「錢就賺盡」。
鄺先生當日冒寒風在醫院門外餵兒子服退燒藥。(馬泉崇攝)
鄺先生表示,他對醫院宣稱的核心價值感失望,「Caring (仁心)、Reliable (安心)、Empathetic (貼您心),嘩!真偉大!哪一項做到?」又反問「Caring about your money? 怪不得那個職員這麼冷也追出門要我回去繳費喔。」

仁安醫院昨下午貼出告示,指床位及核酸測試名額已滿。(馬泉崇攝)
仁安:不評論上述個案
仁安醫院發言人表示,基於病人私隱,不會評論上述個案。至於院方一般如何處理患上新冠肺炎的求診者以及對需即場服藥的病人有何安排,發言人表示,目前疫情嚴重,院方會按既定程序處理門診病人,包括為病人進行測試及通報,以保護在門診等候的病人及醫護人員。為免病毒傳播,要求場內人士戴口罩也是重要防疫措施。

仁安醫院為病人診症時會作進一步評估,有可能將病人轉送公院。(馬泉崇攝)
對於私院有關政策,呼吸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私家醫院的設備本來並非為應對傳染病所置,相信私院拒收確診患者,是考慮到院內一旦爆發將難以應對。他估計,確診市民轉往私院求診時,或擔心無法看醫生而隱瞞中疫,但此舉可能令院內其他人被傳染,因此最理想仍是前往[政府指定診所]求診。
1個讚
其實仁安肯睇發燒嘅小朋友已經算好,有好多私家醫院連睇都唔睇呀
不過冇高燒藥又要出去餵藥又真係好冇同理心
3個讚
呢個group 無話俾人知私家唔收咩?
我都明小朋友確診、發燒會好擔心,
但冷靜d,自己喺屋企觀察小朋友先,
其實齋燒無咩大問題,帶佢出去被人當人球、等睇醫生仲辛苦。
8個讚
私院唔收是一般做法,何況室內一定要帶口罩係政府法例,拎藥俾錢是常識,掉轉角色睇
如果收咗,突發咁傳染俾其他人,邊個負責?
除咗口罩食藥俾人捉,又會話姑娘唔提
你係個姑娘,見到個佢地拎住藥行出醫院門口,你會唔會追去提俾錢定坐定定睇?
7個讚
屋企有小朋友嘅,去兒科醫生度攞定退燒藥,兒科醫生會開2隻退燒藥,一隻係普通燒,另一隻係for高燒用
6個讚
私院都仲有其他不同病人,而家唔係只得Omicron 一隻病毒,冇可能所有資源都去應付flu,其他病人都需要照顧。
4個讚
唔好話怕疫情,其實一直都係咁上下!
我女1個月大發燒,去到講黎講去(又話怕冇房乜乜物物),我直頭問埋咁半私人房呢?私人房呢?
最後我get到喇!
係我女太細,佢哋唔想「咩飛」,所以唔關咩房事,跟本唔想收我,想我去睇公立!
最後9秒9幫我call白車去公立
5個讚
我不能完全認同, 純粹理性討論.
我覺得私院一樣有好既資源同好既醫生., 分分鐘仲多過政府.
而佢地一樣有防疫同隔離政策, 比如養和都被專家點名防疫及隔離政策做得好好.
我覺得既然社會出現禁大既 困難, 並唔係要求私院要做到政府淪陷咁樣.
但我覺得可以考慮騰出1/3 ~ 1/4 既床位分流政府既COVID病人.
如果認為自己無咁既能力, 咁就處理並非COVID 既病人…
佢地開出接收政府分流病人既條件, 要求太高… 而且床位亦極少 (10幾20個?)
反正張單都係政府比錢 / 李嘉誠又話比D.
我覺得係社會責任
2個讚
我當然明白, 私院係做生意, 只係因為而家香港攪成咁, 當幫下手…
我呢幾個月都有去私院睇急診幾次…日日夜夜都有… 睇到手人充足, 可以完美地服務客人既人力資源. 仲有好優美乾淨既環境, 的確無可否認, 我比果千幾蚊睇醫生都覺得好值得.
只係眼見, 政府醫院既醫護都咁既樣… 個心真係好唔舒服, 大家都係香港人, 香港既醫護
我相信, 要做一定可以做到, 只係肯唔肯做.
3個讚
同意,香港1街都係診所.私院亦唔小.
政府應該開聲要私院幫手做一啲分流.
1個讚
A_lcy
14
大家應該高估咗私院嘅意義,可能醫生有醫德,但行政唔係咁諗,公院、私院都係。
4個讚
Hallo
15
係囉… 雖然唔想認同, 但佢地到底都係一門生意
例如 婦產科, BB唔足月, 你俾左deposit佢都講明唔會收你 
認同,最多分流一d非covid嘅病人,但唔好攬炒埋私院啦,依家至少有其他病都仲可以俾錢睇私家…
1個讚
有人無床瞓、有床無人瞓、其實講到非常時期政府應該要出聲
出左聲, 但好似得2間私院理佢, 而且只有1X張床位…同埋唔收COVID,
就算非COVID 都好似話要5星期內出院果D… (我都係聽電視時禁岩聽到)
我唔係醫護行業,我唔清楚要做好隔離有乜軟件硬件要配合,例如本身醫院嘅設備是否適合,分科樓層如何配合、醫護是否專科等,隨便接受Omicron 病人可能令私院都隨時爆疫,所以我覺得私完如果可以接受其他非Omicron 病人先就最好。社會責任其實每個人都有,唔只私院,每個人都出一分力就最好,但係香港呢個人人要返工搵錢嘅地方,又談可容易呢。
呢家都唔易拎高燒藥。問左2間clinic, 都話比政府拎晒。問到第3間係有,但平安藥價錢貴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