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人口是每個國家都要努力改善的問題,網絡近日就熱傳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提倡以「待富者」取代「窮人」言論,有網民批評是「語言偽術」,「哈又畀你諗到,好嘢好嘢」,亦有網民創意無限地討論其他用法,例如「肚餓嘅人」是「待飽者」等。
翻查資料,其實厲以寧早於十多年前已提出「待富者」觀點,惟相關言論近日再在網絡瘋傳。
有網民於連登討論區以「中國新興詞語『待富者』,以取代形容『窮人』」為題發帖,圖文並茂列出厲以寧相關言論,引起網民關注。
有網民認為厲以寧言論只是「語言偽術」、「掩耳盜鈴」,「哈又畀你諗到,好嘢好嘢」、「一下子就把中國變成了沒有窮人的國家」,亦有網民認同相關說法稱「都係避免歧視啫,都係一份尊重」。
也有網民發揮創意為不少用字「正名」,「生人是待亡者」、「犯人 = 待善者;肚餓嘅人 = 待飽者;失業人士 = 待業者;病人 = 待健者;死人 = 待來世者」、「『未富者』應該好聽啲!『待富者』好似等發達咁,有貶低意味」。
翻查資料,厲以寧早於2007、2008年已提出「待富者」觀點。當時厲以寧回應「中國所有人都是改革受益者」提問,表示改革還沒有完結,很多窮人可以作為「待富者」,因目前還在市場經濟中,「他今天沒有富,只要有更多的機會,機會均等是很重要的」,強調要正確理解「在改革中受益」意思。
厲以寧言論當時亦引來內地媒體、網民爭議,批評是「巧言令色」、「冠冕堂皇的胡扯」。該言論至近日再於網上廣傳,成為網民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