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啱啱搞完視像家長會,同事老師們對住啲家長好理所當然咁話:
「家長幫小朋友温習嘅時候…」
又會聽過老師喺教員室 / 上老師心聲 Facebook page,講家長唔跟學生功課好差。
其實我 r 爆頭都唔明,點解學習唔係喺學校完成? 點解家長理所當然要幫小朋友温習,跟功課? 如果家長唔識跟,或者其他原因跟唔到,點算?
問師訓嘅 Professor (雖然佢有啲離地),同跟大學去澳洲嘅小學觀課,都話小朋友唔駛做功課,澳洲嗰度最多都係學校會叫家長幫手,等小朋友帶啲物品返學校,喺班面前 show and tell。
有心理學家係專研究人腦點學嘢 (發展心理學),呢一科研究到有個 concept,係教育人必讀,叫做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個 term 好似好深咁,但其實好 common sense:
平日學習,有啲嘢係學習者唔洗人幫就做到; 又有啲嘢係有人輔助都做唔到。但係有第三種知識: 就係只需要有幫助就做到。ZPD 就係指第三種知識。
心理學家發現,人類要有效地學到新事物新技能,就要做啲喺人地輔助之下先做到嘅 task。
Somehow 香港同好多國家嘅學校時間表設計,老師都唔係做緊輔助角色,而係齋講地教書,最多嘅「互動」就係「老師提問,學生堂上識就答」。
要輔助完成 task 嘅時間,就變咗係「家長跟功課」、「家長同小朋友温習」。未必有師訓同埋術科知識嘅家長,係依個 system 嘅設計下,變咗要做 ZPD 學嘢「輔助」角色。
明明老師用佢嘅專業知識,去做呢個「輔助」嘅角色,等學生做住嘢,唔識先去問老師就最有效,最慳時間。
咁點解無人咁做? 點解老師工作唔跟全世界師訓教嘅嘢去設計? 點解老師唔係做緊可以令學生最有效學習嘅嘢,而係做緊其他嘢? 但係點解就算係咁老師都係起碼做到 6、7點,仲要帶嘢返屋企做?
我都想知。
-may
.
.
.
.
(圖: 喺澳洲去觀課嘅小學 West End State School, 學校小食部食物攞咗區內獎項,啲 wrap 同 blueberry smoothie 真係又平又高質。學校疫情之前一直以來都淨係返半日學就得。
低班 preppies 學英文,上堂會一直收到超人寄嚟嘅信,老師同全班一齊睇信,再堂上一齊寫信俾超人。去到學期尾,超人真人終於現身,去每班做 sharing。)
/
原 post: https://www.facebook.com/NotYourUsualEdu/posts/154562069676552
5個讚
多謝仍有樓主這樣的老師願意站在家長角度看事物
我細仔現在小一,不知是否只返半日學,老師教唔切,由正式回校到現在,每天的班主任日誌,差不多都有事項要請家長教導、協助…其實現在成日強調的家校合作,真的有一半校教,一半家教的感覺
當然我都明白,如果小朋友醒目,自理能力好,根本不用家長協助和操心,只能說我小朋友不是這樣的人,但活在香港,受香港教育,只能努力適應
而我早上要返工,晚上要陪讀、陪溫、陪執書包(功課有補習姐姐負責)真的很辛苦,身體明顯差了,白頭髮都多了
1個讚
我學校無班主任日誌 wo 你地通常班主任日誌會有啲咩內容
小朋友個腦未去到一個歲數,未發展到一個地步,就迫都唔會學到 organization skills
其實佢地呢個年紀最應該做係跑跑跳跳發展自我興趣,遊戲中學習,但係香港可能地少 (同好多變態原因),一定要坐定定做好多抄寫同準備考試…
1個讚
我都覺得很難做到滿分,有時真的要有很多取捨,只要知小朋友盡咗力就算了
1個讚
mayjunejuly:
你地通常班主任日誌會有啲咩內容
關於自理上,有提醒家長如何協助小朋友執書包,例如:文具要齊、刨筆;勿帶不用的書簿、工作紙…只要老師見到小朋友甩漏,就會提出
也有些是請家長在家時,指導小朋友轉堂要做的事,例如:寫手冊、看書、取下堂書…
更會教導家長如何在生活中幫小朋友認字;提醒家長帶冷衫;或小朋友帶錯同學物品回家要如何處理…
而功課上,提醒交回親子填色比賽圖畫;小朋友在校寫唔切手冊,家長看eClass教小朋友寫回;家長需要同小朋友預默再比分(要跟指定格式)…
以上是其中一些班主任日誌對家長的提醒,真是甚麼類型也有,也顯出老師對小朋友的關注和對家長的要求
1個讚
1.課程:如果香港課程可以跟其他外國課程唔使咁多、咁密集、咁深,其實都可以做到外國咁
唔係老師/學校單方面可以改變到
2.課時:仲要考量係課時,2至3堂要教1課書,係可以好似外國咁,不過唔係2-3堂可以處理哂
有啲學校仲要係下晝課堂唔教書(講未有疫情前),變相課時更緊湊
如果咩都同外國比較,建議去國際學校讀
3. 課擔:香港老師課擔係比外國老師多,同樣都係1個老師,香港老師要教既班係多好多
同埋樓主講既zpd,係一種建構模式,你又點知老師係課堂冇幫小朋友建構?
我反而想知樓主教咩科喎
mayjunejuly:
一定要坐定定做好多抄寫同準備考試…
因為一班學生中,至少一半家長是很著重孩子的成績。
他們如何評定孩子的能力,好simply 認為識多幾隻字就係。
學校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家長,才會設計這樣的課程。
我小朋友都係小一。不過真係沒有寫咁多野。某程度上你老師好關心咁。呢個點都值得欣賞。
不過長遠呢啲其實都應該要自己要識點樣處理。。。不太認同佢叫你地在家抄返手冊。反而佢應該諗點樣令佢可以抄得曬啲手冊。
1個讚
但我也見過有學校佢本身唔多功課。但因為自己媽媽都有要求,變佐學校要默書本身讀默都叫佢背埋(不過其實有D小朋友默得多已經會記得佐D句子)。所以不要以為學校課程輕鬆就等如小朋友輕鬆。
1個讚
英文,高低小都有一班
低班裡面有個英文已經叻過晒我啲高班,日日嗌悶,幾個就連英文字母都未寫好,有個連講廣東話都無咩反應,iPad 都唔識用… 好想堂上有幾種 task, 我去唔同位度教做就得; 學生時間多啲價值之餘,我都唔洗迫啲聽唔明嘅人聽我講嘢,又要迫啲聽得明晒嘅人陪我悶…
IS = integrated science? 定係另一樣嘢嚟
我經歷過最似 facilitator 嘅嘢係補習社自助餐補數;個老師 standby 教緊 10 個學生,全部唔同程度;我做到唔明就舉手問老師;做得明老師就教住第二個人先,結果數學喺嗰個階段係進步得最快。
中學數學老師日日表演計數,日日佢問全班明唔明,我答唔明佢就從來都唔 show 我,真係小息唔明就好不滿咁話我需要補習; 除咗叫我去補習嗰句最有用之後,我覺得小學六年到初中三年嘅數學堂全部都係浪費緊我時間,因為我都唔明個老師講緊咩,就要去下個 topic。
幫 BD share 條 link 出去,等多啲人睇到 BD 嘅嘢
我喺我地個 facebook page 都繼續寫緊呢啲文,好 hard sell 都要講: 我地呃緊 like
facebook page link:
我覺得學習未必係輕鬆就好; 假如背嗰啲嘢個程度係小朋友 handle 度,喺個 ZPD / 已有知識裡面,咁起碼背嘅嘢係有用。
但係迫全班背同一段嘢,部分人就一定會因為太深 / 太淺而無學到嘢,好似我咁收啲默書簿返嚟,二年級永遠有4個零分,一係一個字都唔寫,一係淨係寫 x, a 同 o 嘅火星文俾我
其實成個 system 仲搞到啲無能力嘅家庭繼續幫唔到小朋友學嘢,成績就差,機會就少過出面嘅人; 出面有學歷有 support 嘅家長,練到個 K3 學生 in 小一,已經講緊我啲五年級都未識嘅英文嚟拍片; 之後我啲學生因為由細到大都低分 / 家人無時間 care, 無晒學習上嘅求知慾… 好鄧佢地擔心。
1個讚
Heilong:
也顯出老師對小朋友的關注和對家長的要求
我教小朋友做功課,唔會係咁擦佢D字,如果連我都唔肯定答案,我唔會特登上網查,有時會做錯左,最好笑係老師之後寫手冊話我小朋友功課要改善,家長要留意番
其實佢只係錯少少,我唔會要求佢做功課全對囉
真的辛苦媽媽,其實你對的,很多時講座或者教育文章都話家長成日擦小朋友的的字,他們反而沒有心機寫,反而比老師改一改,要他們改正,他們會學習到寫字要更加小心,所以如果錯得不是太過分,我也留老師改
我也試過大仔默書成績唔好,老師寫句「請用心溫習」我當時真的想哭,其實我放工後已晚晚和小朋友溫習,知道小朋友盡了力,我也不介意成績,只是老師的話好像否定晒所有野
所以遇到懂得體諒的老師,我會很感恩,否則我都學緊平常心面對
2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