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爸爸】與仔女一齊讀圖書是好活動 半歲至四歲的共讀貼士

爸爸與幼童一起閱讀,既可改善親子關係,又可提升子女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父子共讀好處的確不少。這是外國一些研究的發現。

爸爸享受閱讀,子女又怎會不耳濡目染呢? 有些學者就提出親子共讀的實務貼士,給爸爸參考。

半歲已閱讀爸爸的表情和手勢

雖然許多男人習慣比較沉默,不喜歡說個不停,但其實孩子的學習是由聽別人說話開始的。

爸爸在嬰兒剛出世時,已經可以多與他說話,積極回應他了。

嬰兒出生頭半年時間,已經讀懂閱讀爸爸面上的表情,還有手勢。所以,爸爸可以向嬰兒說話、唱歌和做手勢。原來他得到刺激和啟發愈多,腦細胞的連結便會愈強。

養成閱讀習慣 由爸爸共讀做起

在語言豐富的環境下,讓子女接觸適合發展程度的書,慢慢由簡單學起,有助促進語言發展。

在孩子漸長時,就已經可以建立每日親子共讀的規律,例如:每天晚飯後閱讀,這有助盡早培養閱讀習慣。

最初孩子不知道書是甚麼,但透過爸爸每一次重複示範,與孩子一起看書、揭書、讀書,他就會懂。專家提到爸爸可以與子女一起,正確方向拿着書、揭頁、讀書時讓孩子看到圖畫、圖與文字的關係、順着方向用手指,指着文字。

按年齡發展 讀書都要分階段

培養興趣是最大目標,爸爸不用急於要孩子認字,孩子的文字能力會隨閱讀量和成長階段而改變。

半歲至一歲 的大嬰兒喜愛把玩書本,又會觸摸書中的圖畫。這時爸爸可以指着他感興趣的圖畫,並說出那些東西的名稱,邀請孩子模仿簡單的發音。如此一來一回,不單幫助腦部發育,也提升了爸爸與孩子的感情。

一至兩歲 的幼兒已經能夠用手指,指著他感興趣的東西。當幼兒看着圖畫說出字音,父母可以回應他,講出名稱和形容一下圖畫,以增加他的詞彙。

到了兩歲 ,爸爸可以與孩子一邊對話,一邊閱讀,包括了聆聽子女說甚麼、問他、給他提示,使他有更多資訊,詞彙和概念更加豐富。

到三至四歲 ,孩子較能夠安坐聽故事,甚至背誦書中短句。父母又可以在重複讀故事時,追問他所熟悉故事的發展情節。有些時候,可以看著圖畫,創作故事。

四歲以上 ,共讀更可以與生活體驗連上更多關係。

最後的秘訣就是爸爸自己都要愛閱讀!!

只要能注重幼兒不同成長階段的需要,共讀必定能為你帶來見證子女成長的美妙體驗。

延伸閱讀:
Chacko, A., Fabiano, G., Doctoroff, G. & Fortson, B. (2017). Engaging fathers in effective parenting for preschool children using shared book read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47(1), 79-93. doi: 10.1080/15374416.2016.1266648

香港衛生署(2018年9月)。閱讀有助連繫

4個讚

很好的分享!我也希望藉此分享與孩子閱讀的小小經驗。

回想小朋友當年半歲起與他伴讀,太太用廣東話,而我則以英文及普通話分工,自問沒有憑空想像的能力,但幼兒期用的繪本,圖為主,字為次,於是我靠看圖畫加上少許誇張法演繹,孩子十分受落和喜歡,每晚如是,漸漸養成閱讀習慣(註:本人並沒有閱讀習慣)。

另一方面,太太懷孕時探索有關培育幼兒的資訊,孩子出世後太太決定選擇閃咭方法,並在孩子還未學識行路時定時播 Phonics(拼讀) 短片給他,結果這方法對孩子有効,他在幼稚園初期已掌握拼讀技巧。至於伴讀方面,一直沒間斷,直至有一天可能嫌我慢,他自己拿過書本自行讀(注意:那時他不會讀出聲,因會阻慢看書進度)。

可能日子有功,不久他已轉看 chapter book (包括中、英,字多過圖畫那些),這種能力,加上他對閱讀的熱誠,也許成為考小學的優勢。

一點小總結:家中若爸爸能可以多些參與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經歷,縱使多疲倦,也要盡量安排參與,這必定對孩子有莫大裨益,各位爸爸加油!

1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