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the new Pfizer documents
We now have access to 150 documents to date. Here's a first-cut analysis of some things we found.
1300
[覺民共濟]
新聞總結
昨日星期六(22/01)在倫敦的反防疫大遊行見報了,今次主要是反對NHS醫護強制打針,人數多達幾萬人。不知爲何今次的示威得到主流媒體ITV的正面報道,訪問幾個參加示威的NHS員工,證明反防疫已是英國和深層政府議程的一部分(或根本就是權貴一早預期人民的反應)。有報導固然好,但Daily Mail只說有幾百人參加也太睜眼說瞎話了吧,明明影片上看起來明顯超過幾百人。見有人示威配合,政府內部開始放風,會延長NHS強針令多六個月。
https://t. me/TommyRobinsonNews/31752;Compulsory Covid jabs for NHS staff could be delayed for half a year after Tory revolt and protests | Daily Mail Online
英國陸續有國會議員聲討政府醫官,指他們的電腦疫情模型預測比實際的疫情嚴重誇大。醫官的模型正正導致英美政府引用「專家的意見」,在2020年3月對19病毒採取以封城來抗疫,導致生靈塗炭,疫情越封越勁,還造成其他經濟及民生影響。
Furious MPs told to calm down in row over Government modelling during the Covid pandemic | Daily Mail Online
英國衛生安全局最新的報告顯示,由上年12月20日至1月16日全面接種者(兩至三針)的入院率大概佔75%,而30歲以上的確診比例,三劑接種人佔大多數。在倫敦的醫院,大概60%的「新冠病人」,最初的入院原因不是因為19病毒。
https://www.thegatewaypundit.com/2022/01/just-latest-uk-data-shows-covid-infection-rate-among-triple-jabbed-boosted-higher-rising-faster-unvaccinated-across-almost-every-age-group-proving-vax-passports-effecti/; Up to 60% of Covid 'patients' in London's hospitals are not primarily being treated for the virus | Daily Mail Online
英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兩年來總共有超過150,000人死因帶有19病毒,即所謂的19病死者。不過當撇除生前患有長期病患的死者,直接死於19病毒的人只有17,000人。 https://dailyexpose.uk/2022/01/17/ons-confirm-just-17000-have-died-of-covid-19/
英國權威性的醫學雜誌BMJ,呼籲當局立即全面發布與19疫苗和治療相關的所有數據。BMJ雖屬建制,但BMJ的總編輯算是屬於和American Frontline Doctors(即是Dr Malone和Robert Kenendy那夥)的反防疫封城的陣營,主要要求政府承認其他安全的藥物來治療19病毒和結束違反公共理性的封城。 https://www.bmj.com/content/376/bmj.o102
美國有部分州份開始調查18至49歲的非正常死亡,此群組的死亡升幅在2021比往年增加40%。「有趣」的是,死亡升幅在美國東北地方較低,即傳統民主黨的州份,死亡率界乎16-33%,最嚴重的發生在內華達州和德州,分別有65%及61%。 States Investigating Surge In Mortality Rate Among 18–49-Year-Olds, Majority Unrelated To COVID-19 | ZeroHedge
身為mRNA疫苗的發明者 Robert Malone博士,他因為警告疫苗對青少年的副作用(他一開始並沒有完全不鼓勵接種,而他本身也接種),他在所有社交媒體被全面封殺。 https://dailyexpose.uk/2022/01/16/because-of-his-warning-to-protect-our-children-dr-malone-was-banned-across-all-social-media/
世衛在防疫態度上開始急轉彎,指出防疫政策不能遏止病毒擴張,Omicron變種顯示19病毒殺傷力減低,繼續嚴厲防疫會影響經濟及民生。最令人注目的一點是,世衛建議各國應放棄疫苗護照作為唯一入境要求,應從實際風險基礎評估防疫政策。美國CDC現在正式承認,自然免疫比疫苗帶來更好的保護,至少承認一刀切的強制接種沒有科學基礎。
https://www.who.int/news/item/19-01-2022-statement-on-the-tenth-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health-regulations-(2005)-emergency-committee-regarding-the-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pandemic; https://www.usnews.com/news/top-news/articles/2022-01-19/prior-covid-infection-more-protective-than-vaccination-during-delta-surge-u-s-study
彭博社有專欄文章批評美國FDA試圖阻止疫苗數據發布是「不負責任」,指出「美國人如果受到傷害,就不能起訴輝瑞。在現代社會幾乎沒有任何產品可以禁止消費者起訴製造、營銷和從該產品獲利的公司」。
Why a Judge Ordered FDA to Release Covid-19 Vaccine Data Pronto
因為祖高域的「網球門」事件,有職業網球員要求大會應剝奪澳洲舉辦公開球賽的資格。這不無道理,因為明明是大會邀請祖高域到澳洲作賽,祖高域入境後卻遭到政府多次留難及侮辱,那其實大會邀請祖高域來一場大整蠱,還是當他是世界知名的球星?
Calls for Australia to be STRIPPED of the Australian Open for the way it treated Novak Djokovic
在法國,很多餐廳及酒店自稱作「私人會館」,來避開疫苗護照的控制範圍。法國的疫苗通行證下星期一生效,只準全面接種的人使用公共場所。奧地利也反其道而行,實施強制接種,反抗者會被罰錢,取代先前所要脅的坐監,因為奧地利根本沒有足夠監獄應付所有非接種國民。
https://t. me/lawyersoflight/6369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表示,他的政府已下令對六種基本食品的成本設置上限,以幫助緩和通脹飆升的影響。該國正在為十年來最激烈的選舉做準備。 從下個月開始,糖、麵粉、葵花籽油、雞肉、豬肉和脂肪含量為 2.8% 的牛奶的價格必須在 10 月 15 日的價格水平上出售。此外,德國 12 月份生產者價格通脹比同年躍升 24.2%,為二戰後的歷史新高。Orban Caps Staple Food Prices to Fight Inflation Ahead of Vote
現在除了英國、西班牙、墨西哥和美國,愛爾蘭明天也取消所有防疫政策,包括所有疫苗護照,只保留室內口罩令及陽性結果者自我隔離。 Nearly all Covid restrictions to be lifted in Ireland from tomorrow
捷克新政府上台,便取消強制國民接種,還有暫停本來在3月推行的60歲以上及醫護人員的強針令。另外,德國也開始製造輿論反對強制接種,包括前憲法法庭法官、保健局醫護工會主席、醫院聯會主席及政府專家成員都反對強針令。德國最大報章《世界報》也正面報道民眾反防疫示威,指示威次數是有史以來最多,暗示政府應該改變防疫政策。風向改變除了因為深層國家要玩環保,疫情被擱在一邊,還要多謝反防疫示威的一年來的努力,他們真的差不多天天上街示威,自由的成果得來不易。
“Nonsense from the start”: Czech Republic ditches plans to mandate Covid vaccines - Gript
https://t. me/disclosetv/6508
華盛頓警方控告黑人右翼社運人士 Ali Alexander ,在前年1月6日的國會山莊事件,因他的「白人至上種族主義」導致有警員受傷。Ali Alexander 一直參與調查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舞弊陰謀。
DEMOCRAT INSANITY: DC Cops Sue Black Conservative Ali Alexander Using KKK Act -- Claim "Racism and White Supremacy" Pervaded His Efforts - ALI RESPONDS
[覺民共濟]
新聞總結
英國決定廢除從2月11號開始,非接種旅客進入境內無須自我隔離令,但在入境前檢測一次和入境後進行兩次PCR檢測。
UK becomes first major country to scrap self-isolation for unvaccinated travellers ahead of half term
英國警方正式調查首相約翰遜懷疑違反防疫令的「派對門」,約翰遜本人歡迎蘇格蘭場的決定。 'I welcome the police's decision to conduct an inquiry': Boris Johnson
英國醫學期刊(BMJ)發現,現時在英國免費派發的Lateral Flow Test功效只有六成,而且很多測試陽性的人沒有症狀,不能準確鑒定真正的患者,有意見認為政府應廢除免費檢測。
School testing nightmare as lateral flows nearly useless - only 60% effective | Science | News | Express.co.uk
蘇格蘭首席大臣 Nicola Sturgeon 被揭發在國會扭曲疫情數據,說英格蘭的感染率比蘇格蘭超出20%,不過其實兩者之間的分別只有0.98%,利用相對減少率無擬有誇大成分(此為以數據欺詐的入門)。另外,她計劃維持蘇格蘭的學校口罩指引。解封之際,蘇格蘭將向擔心19病的人免費發放「距離提示」的徽章和掛繩,價值五萬五千磅。 Sturgeon reported to statistics watchdog over claims she ‘twisted’ data Free badges and lanyards in Scotland to be given out to people worried ‘about Covid risks in public spaces’ – Unity News Network
英國皇家海軍要求成員接種19疫苗。英國有95%的軍人至少一劑接種,而90%已兩劑接種。上年7月,航空母艦伊利沙伯女皇號在海上爆發感染,所有船員已經接種。
https://www.breitbart.com/europe/2022/01/18/uk-tells-royal-navy-sailors-jet-jabbed-or-get-out/; HMS Queen Elizabeth: Covid outbreak on Navy flagship - BBC News
英國又一內閣官員辭職,Lord Agnew 指責財政報告沒有為納稅人的錢好好把關,任由騙徒騙取近49億磅防疫企業援助,當中發現很多為空殼公司。
Conservative minister resigns in anger over Covid fraud - BBC News
工黨議員Rachael Maskell在國會聲援NHS的強制接種令。當有一定的反對聲音,自然會有政客跟進賺選票。不過不要忘記,這位議員支持疫苗護照及擴大全國口罩令。 https://twitter.com/Togetherdec/status/1485921089649876992?s=20
英國皇家郵政 Royal Mail 計畫裁減700名中層管理人員,表面原因是Omicron變種令大批陽性員工不能上班,深層原因當然是經濟衰退,遲些陸續有來,打完針一樣照炒人(英國雖沒有強針令,不過經濟衰退事關全球)。It’s the money, stupid!
Royal Mail to cut 700 managers after Omicron delivery crisis | Royal Mail | The Guardian
拜登政府正式要求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 撤銷私人企業的強針令。
https://public-inspection.federalregister.gov/2022-01532.pdf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被指以權謀私,當埃塞俄比亞代表在日內瓦的世衛會議上指責譚德塞,忽然被世衛主席 Patrick Amoth 禁言。 WHO board halts Ethiopia's anti-Tedros speech, postpones probe decision
吹哨者 Julian Assange 在英國高等法院判決不用遞解往美國審判,作爲反抗深層政府一次勝利,比起反防疫異見者,他才是權貴們最大敵人。反防疫至少是深層政府默許的反抗。
WikiLeaks' Julian Assange can appeal US extradition case to UK Supreme Court, British high court rules | Fox News
前FDA總監,現任Pfizer董事成員的 Dr. Scott Gottlieb 建議美國和歐洲跟從英國的做法,取消口罩令及強制接種。(陳雲開口疫情3月尾結束,連Pfizer高層都要跟呀!) Pfizer Board Member Suggests End to Mask, Vaccine Mandates
美國紐約州最高法院發現口罩令違反憲法,即時取消。NY Supreme Court judge strikes down Gov. Hochul's mask mandate as unconstitutional - TheBlaze
丹麥首相預料在星期三宣佈解除國內防疫政策,把19病毒當作普通疾病,境外旅遊防疫政策將會繼續多一個月。
https://www.thelocal.dk/20220125/denmark-could-lift-all-covid-19-restrictions-at-end-of-january/
紐西蘭左膠首相反其道而行,居家自我隔離增加到24天。
Omicron 2022: Jacinda Ardern will force New Zealand household Covid contacts to isolate for 24 DAYS | Daily Mail Online
美國FDA突然撤銷單克隆抗體治療藥物的緊急使用授權,並沒有作出任何解釋或科學原因。
tinyurl.com/4d4d5t9b
發現Omicron變種的南非醫學會主席 Angelique Coetzee 爆大鑊,直言收到政府壓力,被迫誇大在歐洲的Omicron疫情。 https://t. me/lawyersoflight/6687
以色列專家小組批准18歲以上國民接種第四劑19疫苗。 JUST IN – Israel’s “expert panel” backs fourth COVID vaccine dose for citizens age 18 and over amid record-breaking daily new infections. – Awakening
我都正式被迫針啦⋯⋯唉!手停口停,都唔知可以點?你決定辭職呀?
[quote=“Potato_Tomato, post:44, topic:57426, full:true”]
Potato_Tomato:
多咗好多人加入, 尤其係佩佩 新聞網 Q報, 上到4位數followers
[/quote]
去到1100 subscribers!
[/quote]1200了
1300
1600
手停口停,都唔知可以點
有冇1,2個月假攞住先?停薪留職得唔得?
頂到幾耐得幾耐
我都正式被迫針啦⋯⋯唉!手停口停,都唔知可以點?你決定辭職呀?
決定咗,多謝老公backup,佢係唔支持,但尊重我嘅決定!
[覺民共濟]
一週新聞總結
英國政府暫停醫護及護理院員工的強針令,並計劃擱置接種爲入職要求,有護理院員工計劃聯合其他四萬多過在幾個月前被辭退的員工,聯合控告政府,司法覆核因強制接種令賠償他們損失幾個月的收入心理創傷[1]。有趣的是,當ICU醫生 Steve James 在1月27日聲言會進行司法覆核反對強針令[2],1月30號晚政府便放風會暫停強制,1月31號正式在國會宣佈暫停。
英國前保守黨領袖、議員Sir Iain Duncan Smith 建議政府應該把每日19死亡個案分開四階段接種狀況,包括非接種、 一劑及兩劑接種和三劑接種,聲稱會鼓勵更多人決定接種[3]。Iain Duncan Smith一直是反防疫(不是反疫苗)的中堅,筆者認為他根本是靠害政府。如果一直有留意英國衛生安全局的收據,接種者死亡個案佔多,開誠佈公等於鼓勵更多人拒絕打針。
另外政府計劃在3月24日前停止陽性患者自我隔離,4月停止更新每日的確診入院和死亡數字[4]。不再統計確診人數,疫情便會消失。國師又中,疫情果然在4月結束。
[1]: Health workers who lost jobs for not having Covid vaccinations could sue Government
[2]: Unjabbed doctor who confronted Sajid Javid over jabs for NHS staff launches action against mandate | Daily Mail Online
[3]: Britain should overhaul its daily Covid death toll to show the vaccination status of victims | Daily Mail Online
[4]: An end to the dreaded Covid count... now let's get rid of quarantine and testing too, says NHS GP | Daily Mail Online
政府雖然在星期一聲稱暫停NHS及護理院員工接種證明,不過只是「暫停」,並沒有完全取消。衛生大臣 Sajid Javid 在國會上說,「我將召開關於終止疫苗接種的諮詢…根據國會的反應和意願,政府將撤銷這些規定」[1]。翌日,Esther McVey 議員要求衛生大臣澄清,Sajid Javid 在國會公開表示「(接種)限期將不復存在…未來將不會執行此規定」[2]。不過不要太高興,政府被發現耍手段,使用後門搞「強制接種」[3],例如護理院員工如接種可獲得到幾百磅多的薪酬、 要求醫療保健專業監管機構將疫苗接種與註冊聯繫起來,從而影響執業許可、新入職要求列明兩劑接種,非接種醫護雖然可以保住現有職位,但他們不能升職或調往其他部門,完全和強制接種沒分別,和當年香港政府表面上取消「國民教育」,但暗地裏指令出版社改變內容一樣。
[1]: Oral statement on vaccines as a condition of deployment - GOV.UK
[2]: https://twitter.com/Togetherdec/status/1488471122169540612?s=20&t=iHIv605WVVZ8tvYf5jV_NQ
[3]: https://twitter.com/talkRADIO/status/1489600690574004228?s=20&t=1S7dDnDey2Ikht4cv4aEWA
捷克終審法院裁定疫苗護照(進入餐廳、公共場所及酒店)違憲,法官指出「政府政策不能間接迫使市民接種」[1]。聽好沒有?如果你支持疫苗護照,你就是法西斯黨徒,尤其是小黃人,不要一邊「爭取民主自由」,一邊爭取法西斯防疫暴政,倒不如加入藍絲沒那麼尷尬。
大部分北歐國家已經陸續解封,挪威宣佈將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包括準許餐廳晚上11點後供應酒精(原來病毒會在11點後出來喝酒)、強制在家工作、十人限制令取消[2]。
德國衛生部長收回之前所講的「非接種者引來的疫情」、恐嚇國民接種實驗性質疫苗。因爲他給傳媒揭發,利用統計技巧巧妙地顯示出「大部分的個案來自非接種者」,所以衛生部長慌忙辯稱是來自「電腦技術問題」,聲稱不是有意怪責非接種者[3]。
法國早前取消室外口罩令,也計劃在2月16日,夜總會可以在 12月關閉後重新開放,音樂會、體育賽事和酒吧將再次允許站立區,體育場館、電影院和公共交通工具也將允許飲食,校內口罩令也將在今個月尾取消[4]。
數一數二嚴厲防疫的以色列,將於星期日取消疫苗護照,在出境時出示 PCR 檢測的要求也取消,而到達的乘客仍需出示陰性測試[5]。
實行強制接種的奧地利,有人入稟憲法法院,查問所有有關19病毒的醫學數據,質疑政府種種防疫政策的正當性[6]。道理很簡單,英美為首國家率先解封,其他國民眼見英美得到自由,便紛紛入稟當地法院解除防疫。至於華人社會,則是「清零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1]: Konec. Soud pustil neočkované do restaurací
[2]: Norway ends most curbs despite rising COVID infections
[3]: German Health Minister says Tyrannical Covid-19 Restrictions for Unvaccinated were based on “Software Error” – The Expose
[4]: France lifts Covid restrictions as case numbers ease - Insider Paper
[5]: https://www.haaretz.com/israel-news/infection-rate-keeps-falling-as-covid-cabinet-set-to-debate-green-pass-scheme-1.10581685
[6]: https://www.news.com.au/world/coronavirus/health/explosive-questions-court-demands-data-from-austrian-health-ministry-justifying-covid19-rules/news-story/c3fd996e8e382ede7bb69fbc4c87f699
前修咸頓名將拿鐵斯 Matt Le Tissier 出席自由電台Oracle Films,關注近日超出正常次數的球員心臟病個案。國際足協統計發現,2021年因心臟病猝死的球員數量超出12年平均,心臟病個案以雙倍數字上升。拿鐵斯可說最早成爲「陰謀論家」,他認爲在2020年初看到在中國有人當街猝死的影片令人懷疑,「好明顯在任何情況之下(這樣倒下)不是正常的」。[1]
《每日郵報》報道,球隊新特蘭 Sunderland 領隊莊遜 Lee Johnson 認為,不排除是19疫苗令到球員發生心肌炎的原兇。根據英國足協,仍然有四份一球員拒絕接種。[2]
[1]: Matt Le Tissier: “I’ve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it… It’s unbelievable how many sports players are keeling over” – The Expose
[2] : Sunderland boss claims Covid vaccine could be behind player's 'inflamed heart' | Daily Mail Online
CNN 總裁因 Jeff Zucker 性醜聞下台,至於是不是因為性醜聞或「其他原因」而下台?有傳是剛被炒的主播 Chris Cuomo 因某些原因把老板拉下臺(其兄長紐約市長Andrew 也因性醜聞下台)。總而言之,貴圈真亂。那些女權左膠不知幾時放棄看CNN呢?
Chris Cuomo accused of ‘trying to burn down’ CNN after revelations led to president Jeff Zucker quitting
美國政黨開始宣傳「病毒來自中國論」,美國眾議院監督委員會:「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 HHS 和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 一直拒絕配合我們的要求,選擇隱藏有助於了解流行病起源的信息。」[1]
英國《觀察家報》今期頭版爲「中國可逃離“清零”困境嗎?」[2]。有親友在中國的記者Cindy Yu大數中國不科學也違反人性的「清零」防疫政策,對待病毒如同切爾諾貝爾事件(這是筆者兩年前形容防疫L),民眾連基本生活用品也不能外出購買,政府實行一對一民眾監控民眾的「防疫督察」,這點港台民眾已經「自發執行」,不需共產黨調派工作。今年的冬奧運會搞得好像怪誕的獨腳戲,西方國家不派代表出席,以防疫理由運動員全程被監控行蹤,運動會內的工作人員亦個別居住於「防疫氣泡」,斷絕一切外面接觸,如運動員巴士發生意外,民眾也不能自發救援。
[1]: https://republicans-oversight.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02/Letter-to-NIH-Follow-Up1.pdf
[2]: Frozen: can China escape its zero-Covid trap? - The Spectator World
其實佩佩頻道係咪即係豬妹頻道?
黑石集團(BackRock)剛剛宣布利潤超過預期,資產總計超過 10 萬億美元 ,幾乎是英國整個 GDP 的 5 倍。
貝萊德 (Blackrock) 唔係黑石 (Blackstone)
貝萊德 (英语: BlackRock Inc. ,NYSE:BLK)是美國的投資管理公司,總部設於於美國紐約市,並在全球30個國家中設立了70個辦事處,客戶遍及100個國家。主要業務為針對法人與零售通路提供投資管理、風險管理與財務諮詢服務。旗下知名基金包括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貝萊德拉丁美洲基金、貝萊德新興歐洲基金、貝萊德世界能源基金及貝萊德新能源基金等。
https://t. me/channelchk
channelchk
ChannelC新聞
https://t. me/inmediahknet
inmediahknet
獨立媒體
https://t. me/appledailyhk26
appledailyhk26
前蘋果員工嘅新聞channel
其實佩佩頻道係咪即係豬妹頻道?
估計係撐小明果邊. 豬妹自己條tg channel, 成日post核突野, 有啲製造恐慌feel
[quote=“Potato_Tomato, post:51, topic:57426”]
Potato_Tomato:
多咗好多人加入, 尤其係佩佩 新聞網 Q報, 上到4位數followers
[/quote]
去到1100 subscribers!
[/quote]1200了
[/quote]1300
1600
2400
[覺民共濟]
最近有人問,如何解讀輝瑞公開的五萬多頁資料?但是,我是不可能有時間研究這麼多資料的。幸好,有兩位質疑主流論述的醫學專家Steve Kirsch和Kyle Beattie合作,幫忙民眾解讀這些資料。
不過,作者表示,因為研究資料的時間很趕,目前的文章裡面可能會有錯誤,大家看文章的時候要小心求證。畢竟3月1日才公佈資料,他們3月9日就寫完了這篇文章,是真的很趕。作者也吐槽,資料公佈以後,主流媒體和主流科學界全都靜悄悄,根本不想讓民眾多了解這些資料。只有他們兩位被主流媒體貼上「經常散佈不實訊息」的人在做解讀資料的工作。
目前公佈的資料,重點大致上有十項:
輝瑞在提交給FDA的文件裡,是宣稱他們的疫苗可以「預防」19病毒感染的。當時他們的用詞是「Active immunization to prevent COVID-19 caused by SARS-CoV-2 in individuals ≥ 16 years of age」。
輝瑞早就知道,疫苗的不良反應會隨著接種次數越多而越嚴重。這個不良反應甚至包含脾臟腫大和肌肉壞死這種嚴重的傷害。其實Steve Kirsch本身是打過疫苗的,也吐槽了當初他打疫苗的時候,卻沒有任何人提過疫苗可能有這種嚴重的不良反應。
輝瑞早就知道疫苗打進人體後不會停留在注射部位,而是會跑到身體的其它部位。動物實驗顯示,在疫苗注射後48小時,有16.2%的疫苗劑量跑到了肝臟去。呃,之前不是有研究說疫苗的mRNA會嵌入肝臟細胞的DNA嗎(雖然那是在培養皿內做的實驗)⋯⋯
輝瑞早就知道,接種了疫苗的實驗組,產生副作用的機率,不同的症狀有不同的出現機率,但是機率並不小,在對照組的2~25倍之間。比如說實驗組出現嚴重發燒的機率就有對照組的14倍。這個其實不用看輝瑞的資料,看看身邊打過疫苗的人,打完之後都像大病一場,要在床上躺好幾天就知道了。
輝瑞早就知道,疫苗引發的免疫力會快速下降。在接種完第二劑之後的一個月,相較於剛接種完的時候的免疫力就下降了50%。不過,這是測量體內的抗體濃度所得到的數據。但是,從這樣的數據,輝瑞內部的專家肯定能猜出來,疫苗實際的效果並不是政府一直向大眾宣傳的「很持久」。
一開始,輝瑞不願意另外建立疫苗不良反應統計的機制,而在文件中表示VAERS已經是很有用的通報機制了。然而,後來VAERS的通報數量高到破表,政府和主流媒體卻改口宣稱「VAERS的通報不可信,因為很多不良反應其實跟疫苗無關」。
有六位參加人體實驗的人,參加過兩次人體實驗(兩次分別在不同的實驗地點)。雖然不清楚為什麼有人會自願參加兩次人體實驗的,不過幸好這六個人的實驗數據都沒有被採用。看來輝瑞還是有發現這個問題的。
在輝瑞的對照實驗裡,感染19病毒的人裡面,有12%是在打過疫苗之後感染的,可見輝瑞早就知道打過疫苗以後仍然可能感染。不過任何疫苗的效果都不是100%的嘛,這個我倒是覺得可以接受。
在9704位疫苗實驗受試者裡面,有1448人沒有完成實驗。這麼高的實驗退出率,很可能顯示了他們打第一劑疫苗之後的副作用太嚴重,所以不願意再打第二劑。因為後來在現實中,也有相當比例的人打完第一劑之後就不願意打第二劑了。當然啦,推出實驗的人不一定是在實驗組,也可能是在對照組。但是因為「接種第二劑的14天內違反實驗流程」這個原因而退出實驗的人數,實驗組有311人,對照組只有61人,不知道什麼導致了差距這麼大。
輝瑞在把資料提交FDA審查之前,給了FDA 290萬美元。當然啦,這不能證明FDA是被收買的,只不過,為什麼要給這麼多錢?
我個人認為,作者整理出來的這十個重點,裡面有些其實並不是很大的問題,並不表示這個疫苗一定是非常危險的東西。但是也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個疫苗遠遠沒有當初專家和媒體宣傳得那麼完美。而就像任何的商品,如果「廣告文」和「開箱文」有不小的落差的話,總會引起消費者的不滿的。東西不是不能用,但是廣告不該太誇大而導致消費者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呀。所以說,現在人們看到了輝瑞公佈的資料,會覺得自己被坑了而一肚子火,也是正常的嘛。
We now have access to 150 documents to date. Here's a first-cut analysis of some things we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