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歐洲會平d,我女都有提過可以過去讀
我都覺,冇理由master都唔做下嘢,重話讀完要再讀 doctor. 咁要供到幾時?
識兩三個仔女都係咁。
想當年讀大學,grant 交學費,loan 比左屋企,自己要出去做野揾生活費。
Higher education is not a must. 我身邊好多本地人都係做咗幾年野先至再開始讀大學,有啲係屋企原因有啲係自己選擇,呢樣野其實好普遍,當然係香港人或者華人嘅眼中唔係一條龍直衝上去讀大學好似係好大件事咁,我初初都覺得奇怪,後來發現好多人都係咁覺得好平常
其實我覺得拎5+1為咗子女移民嘅中年人本身犧牲已經好大,如果做仔女嘅大左仲怨呢樣怨果樣,個價值觀同性格都差得好緊要下
‘如果做仔女嘅大左仲怨呢樣怨果樣,個價值觀同性格都差得好緊要下’
唔同意你講法!我哋呢代帶落去下一代,的確有影響,今日處身置地係咪真係要走或者走邊,除左一個人影響,仲有全家人將來!要多角度多方面去睇!
唔可以話咁怨係小朋友價值觀同性格咁就勁差!一樣野就評小朋友差,咁諗野同死藍屍都無分別!無晒批判思考!只跟從人云亦云!始終小朋友未有切身經歷過我哋今日大人處境或諗緊乜!正如2戰既時候,好多父母都經歷過,逃難嚟香港添!咁佢哋後代今日都透過 bno 5+1 離開香港!唔通佢哋呢班2戰後小朋友無怨過?價值觀同性格又差得好緊要咩?
只可以話人人經濟處景不同,要切身處地諗清楚自己情況!
唔好諗著移左民仔女會好感謝自己,否則將來仔女怨自己帶佢去外國,點算?我只係諗著俾仔女多個選擇,佢將來自己返香港係佢既事,我自己走左先。
大學向來係有需要先讀,所以有公開大學。
時代唔同,後來d家庭越來越有錢,學歷需要越來越高,咁就比d細路直讀學位,碩士。
外國人就算屋企有錢,都未必有興趣讀大學。
當然外國人都重視小朋友的學習,培養同未來職業,但 vs 中國人萬般階下品,唯有讀書高呢種思想係完全唔同層次
移民應該係個大人都想去先做,唔係100%為細路
的確係文化差異,同埋我會覺得一個人讀得大學都已經係成年人,應該要有基本嘅同理心同埋對自己人生嘅責任感,如果唔曉得從正面角度去感恩父母為自己所做過嘅嘢,反過來會去怨天尤人不滿父母冇辦法令自己點點點,呢種人太自我中心,永遠都覺得父母做得唔夠,喺社會上都會好難生存…如果再加上父母本身個意識裏面都認同自己嘅仔女去怪責自己做得唔夠多係應份嘅時候,呢個家庭有父母到子女都好難融入到一般西方發達國家,個價值觀相差太遠
我覺得呢類人唔只怨父母,重會怨身邊其他人同事。
性格問題
咁就睇下去外國時,仔女有無同意。定係佢反對,父母都硬要帶佢去啦。
中共都話香港人要對佢感恩架
唔好咁擔心住, 6,7年後可能政策有變. 香港人有投票權, 如果可以團結同善用投票權, 話唔定可以為自己掙取到d福利呢. 咁當然都要係唔對英國社會做成負擔的前題下 winwin.
同埋自己都係呢幾年努力揾機會, 上一代人都可以湊大自己d細路, 重有錢寄返鄉下tim. 冇人話去個邊就一定100%揾唔到錢, 要食穀種
如果已經去到高中, 大學年紀, 佢地唔願意去, 就真係唔好迫佢地.